給你創造了,現在竟然要走到這樣的境地。
但是現在這個妙容憔悴的雍容婦女卻來不及指責武家的不是,反而是易老爺子眼中開始露出的點點的怒意,他知道自己的這個公公有著怎樣的決斷能力,否則也不會有匹夫之勇一說。
當年在戰爭年代,這個如今已經騎不動馬的老人曾經單騎殺敵過百。雖說這樣的場景只能出現在電影之中,但是眼前的這個老人卻活生生地做到了,而且還活了下來,身中五槍,刀傷數十卻愣是沒有死透,睡了兩個月又是一條活生生的漢子。
跟隨者偉大領袖,走過了那些崢嶸的歲月,走過了大變革。一直到如今的高位退下來頤養天年,但是軍人的血氣卻從未減少半分,他眼中的怒意很顯然是已經有了自己的決斷,這讓沈其不得不擔心女兒的後果來。
易家老爺子一生戎馬生涯,生有兩子,長子易東遠,如今的京城軍區司令員。可謂是軍權在握,位高職重,小兒子易東平是最高軍事委員會的辦公室副主任身兼D辦主任,一旦下放。地位也不比長子差上分毫,資歷足夠晉升為軍委領導也大有可為。
但是奈何易老爺子為人耿直,年輕時受過武家之恩,大恩一直未報,相反還衍伸出一段不淺的交情,儘管易老爺子知道武家在共和國高層扮演者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但是出於這樣的心理,卻一直沒有阻止。
在他眼裡,始終認為武家只不過是比其餘之人更上進更積極而已,但是他卻不會想到對方的目標會是執掌共和國的大權,終止改革的道路,在易老爺子看來,改革始終是要革自己的命,他同樣不認為那位的路是正確的。
這種貌離神合的情形,直接導致了易家兩兄弟之間甚至是父子之間的嫌隙生出,易東平在那位身邊服務的時間較長,親身經歷過軍隊改革的浪潮,知道改革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改革是活路,保守是死路,武家想要走回保守,那就是必死無疑。
“武林,陳陳還小,女娃子有些脾氣也是應該的,作為陳陳的未婚夫,你要是連這點氣都受不起,那就不配作我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