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福倒了,福倒了。”看到張家棟把福字倒過來貼,已經開始讀書認字的小海大喊。

“不是福倒了,是福到了,過年的福字倒過來貼是讓福氣到家裡來的意思。”張家棟給小海普及民俗知識,貼對聯的時候還讓小海讀出來,遇到不認識的字順便就給教了。

這會兒的春聯製作都還比較簡單,就是在紅紙上用毛筆寫一些“春回大地,福滿人間”之類的話,紅紙的質量也一般,很容易掉色,要是碰上雨雪多的年份,經常正月沒過完紅紙就褪成粉紅色的了。張家棟和小海貼完對聯,手指頭都被染成了紅色,還笑嘻嘻的過來要幫田蘭做飯,這髒兮兮的手做出來的飯誰敢吃啊,被田蘭連喊帶說的推出去洗手。就是洗乾淨回來了,也是被分配個燒火拉風箱的活。

像大部分人家一樣三十中午的這頓飯吃得很簡單,因為晚上要守歲,吃過飯一家三口睡了會兒午覺,直到金烏西墜才起床。

很多準備工作早上就做好了,起床後田蘭只要把該熱的熱了,該炒的炒了就行。晚飯是擺在柱子娘生前住的那孔窯裡的,帶著一種全家一起陪她過年的意思。正式開飯前先由張家棟帶著小海拜了柱子孃的遺像和祖宗的牌位,那些牌位都是柱子爹還有柱子娘娘家人的,前些年鬧破四舊,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柱子娘才會把這些牌位拿出來拜拜,拜完了又趕快放回箱子裡。

張家棟是成長於紅旗下的革命戰士,讓他給母親的遺像放祭品、磕頭下拜,他沒有二話。可對著那些木牌牌,他心裡就有點不得勁,田蘭告訴他自從她來了張家,每年過年都會看婆婆拜這些牌位,拜的時候還總是念念有詞,說這是替他拜的,讓祖宗們保佑他在外面平平安安。張家棟聽後,帶著一種延續傳統的儀式感領著小海拜了祖宗。

去年過年因為知道婆婆將不久於人事,三十祭祀格外用心,當時柱子娘還對田蘭說:“你們年輕人不懂這些,蘭子你好好看著我和潤葉娘是怎麼準備的,等明年這個時候你也照樣子給我準備。”

看著照片上含笑的婆婆,田蘭想到了她的話,眼淚不自覺的就下來了。大過年的不興哭,她有快速的抹去臉上的淚水,對張家棟說:“哥,祖宗吃過了,該咱們吃飯了。”

“等一下。”張家棟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照片,擺在家裡的老櫃上,對小海說“小海,中間的這個是你的親生父親,你給他磕個頭吧。”

孩子還小,剛才的一連串磕頭下拜已經搞得他暈頭轉向,老老實實的跪下又站起來,然後說:“還要跪嗎?我餓了,能不能先吃飯。”

“行了,先跟你媽到炕上坐著去,爸馬上就來。”張家棟替小海拍拍身上的灰,自己卻在照片前又站了一會兒。

這和他當初給周光輝家的那張照片是同一張底片洗出來的,照片上顧成海在中間,周光輝在左邊,他在右邊,這是一個戰地記者幫他們拍的,戰後給他寄來了一張,那張被他留給盼盼做了念想。領養小海後,他曾試圖找出一張連長的照片給小海,可是翻遍了連長的遺物卻一無所得,幸好最近在廣州學習的時候,偶然間碰上了那個戰地記者。聽了他的講述,戰地記者回去翻箱倒櫃,把照片的底片找出來,沖印了幾張連著底片一起送給了他。

田蘭擺好碗筷、倒好酒,看張家棟依然站在那發呆,走過去輕輕地握住他的手:“今天是除夕,辭舊迎新,以前的人和事放在心底就行,小海還等著呢,咱們吃飯吧。”

如果說中國人對1983年春節記憶最深的事是什麼,那肯定是中央電視臺的那場春節聯歡晚會了,它是我們過年看春晚習慣的開端。當然1983年,電視機還是奢侈品,買得起的人還很少,看慣了液晶大屏的田蘭對總是飄雪花的十四寸小黑白沒有興趣,再加上也沒那看電視的工夫,所以即使買得起他們家也沒有。好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年都會有一場名家薈萃的春節晚會,三個人吃著菜、喝著酒、聽著廣播也很熱鬧。

張家棟喝的是白酒,田蘭和小海喝的是橘子水,因為過年小海今天被特許可以敞開喝。張家棟用筷子蘸了點酒讓小海嚐嚐,誰知道他一個扭頭打死不願意。原來同樣的招數姐夫在狗蛋身上用過,還騙狗蛋說酒比橘子水還甜還好喝,狗蛋信以為真嚐了一口,辣的他在地上直蹦,姐夫卻壞心眼的只顧笑,小海當時也在,他把什麼都看在了眼裡,他又不是狗蛋才不會上壞爸爸的當呢!

田蘭像講笑話一樣把小海不嘗的原因說給張家棟聽,引得他大笑不說,還來了一句:“外甥都像舅,我這麼聰敏,狗蛋怎麼那麼笨,還是咱家小海機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