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下來,但自下而上,就複雜得多,省長他得站在省政府的角度去全盤考慮。他楊志遠把報告一遞,實際上是把一個複雜的難題交給了省長去解答,可事已至此,還能怎麼辦,只能是等。
夏收之時,孟路軍為此事特意跑到楊志遠的辦公室,問楊志遠該怎麼辦,往年與夏收一同進行的,是上半年農業稅的徵收,今年情況不同,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但省政府卻遲遲不見批覆,何去何從,下面的鄉鎮不好操作。
楊志遠言意簡潔,一個字:拖。既然縣人大已經原則上同意取消農業稅,鄉親們都已有所耳聞,心裡已有預期,難道就因為省政府沒有批覆,就失信於民?讓鄉親們失望?不應該,既然上不能上,下不能下,那就拖。對下直言農業稅就此取消,上面問起,就言農業稅一時收不上來。雖然社港現在縣富民強,農業稅收不上來一說有些牽強,純屬託詞,但自上而下,要的不過就是社港方面的一個態度,沒有誰會對此刨根問底,一窺究竟。屬心知肚明的事情,如果較真,就很沒意思了。
但久拖不決,畢竟不是辦法。楊志遠猶豫再三,在此期間還是有些唐突地給湯治燁省長去過一次電話,還好省長對他楊志遠記憶猶新,一聽秘書告之是楊志遠的電話,很是爽快地接了,楊志遠和省長通話,自然不會如羅亮、付國良那般隨意。倒是省長笑呵呵的,很是隨意地說,志遠同志啊,是不是問那報告的事情啊,別急,有幾個錯別字要改,很快就有結果。
交給省長的報告,行文措辭,改了又改,層層把關,會有錯別字?怎麼可能?但楊志遠還是從省長的這寥寥數語中聽出了諸多資訊。第一,省長對報告一事很是上心,並沒有過後即忘;第二,省長態度不錯,笑呵呵的,錯別字一說,調侃的成分居多,這說明省長從心裡認同社港方面的做法,目前尚無明確的答覆,是因為省長還有些後續工作要做;第三,省長已經明示,事情已有定論,很快就有結果。
那還說什麼,等唄。還真是,在楊志遠和省長透過電話沒多久,省政府同意社港先行取消農業稅的批覆就到了,楊志遠至此方才鬆了口氣。
此時晚稻已經返青,長勢喜人,稻田養殖也已全面鋪開,科技人員都已下鄉下村,各村各戶都已按規劃放養完畢,蟹苗魚苗泥鰍苗,林林總總,所有適宜於此季養殖的品種,都由縣農業資訊公司統一協調議價,質優價廉,服務周到,自然比農戶自行採購合算,農戶照例可以賒銷,登記在冊,只待秋後算賬。
諸事安排妥當,只需各家各戶好生餵養,到金秋收獲之時,計算錙銖,總結得失即可。楊志遠這些天除了上田間去看看,好像也沒有什麼事情需要他早經謀定的了。社港現在諸事已定,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政風前所未有地清廉,基層幹部,整天套鞋雨具沉在一線,及時瞭解農業生產情況,及時為鄉親們排憂解難,很是務實。群眾到各職能部門組成的政務中心去辦事,工作人員態度熱情,一副笑臉,讓人如沐春風。
社港農業科技園日趨繁忙,隨著入園企業的日趨增加,除了與農業有關的公司希望進入園區,也有其他行業的企業要求入園,楊志遠自然不能簡而拒之,這其中必定有諸多優質的企業,社港自然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基於此,農業科技園在現有的基礎上,又成立工業園。對入園企業,楊志遠原來都有把關,但現在也用不著楊志遠親自過問了,因為農業科技園已經按楊志遠的佈署成立了環評委員會,聘請各行各業的人士為環評委員會委員,並且邀請市民積極參與討論,企業入園,環評持一票否決權,只要是對社港生態有影響的專案,專案投資再大,也不允許其進入社港。楊志遠此舉意在長遠,靠長官意志只是為一時權宜之計,他楊志遠自律,幾十年以後呢,那時的書記縣長,是不是也是如此,那麼成立環評委員會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書記縣長多為匆匆過客,社港居民才是社港真正的主人,世代生息於此,對環境的保護肯定不會掉以輕心。環評委員會的成立,就成了制約權力的緊箍咒,雖然此舉不能就此杜絕權力衝動下的不智之舉,但至少會讓權力有所顧忌,唯有如此,社港的青山綠水,藍天碧瓦才能世世代代的儲存下去。
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社港現在諸事已定,只要大家各司其職,大家各管各事,楊志遠現在還真是沒什麼可做了。
楊志遠這天中午從縣委招待所出來,沒有去縣委,而是讓魏遲修直接上張溪嶺。因為吳建平今天已於省城到達張溪嶺隧道。
張溪嶺通車在即,一條筆直的大道從縣城直通張溪嶺隧道的入口,此時張溪嶺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