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遠想了想,覺得首長這次到荷塘無非就是圖個喜慶,安茗在場並無影響,他笑,說:“應無大礙。”
直到上了車,楊志遠才告知:“首長來了。”
安茗笑,說:“難怪如此神秘。”
楊志遠笑:“知道現在首長的大秘是誰嗎?”
安茗笑,說我怎麼知道。楊志遠說李儒。
首長是四點十分到的。這次首長屬輕車簡行,二臺中巴車,無聲無息地下了會通收費站,戴逸飛留在荷塘安排,楊志遠特意從荷塘趕到出口處迎接。
李儒下車,望著楊志遠一笑,說:“你啊你,首長請你上車。”
首長與趙洪福並肩而坐。湯治燁省長以及幾位部委領導坐在了後面,車上人不多,顯得有些空蕩。
楊志遠說:“首長您好,給您拜個早年。”
首長笑呵呵,說:“我聽說書記市長今年本來就沒有打算回家過年,準備和鄉親們一起樂呵樂呵?看來我們想到一處去了。”
楊志遠笑,說:“首長您那麼忙,半年時間兩次到荷塘災區來看望鄉親們,這對災區人民是一種莫大的安慰。”
首長說:“不來不行啊,不來看看,心裡總是有些放心不下。只有知道鄉親們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好了,我這個心啊才放得下來。”
首長望了窗外一眼,問趙洪福:“洪福,我記得上次好像不是走的這條路啊,是我記錯了,還是改道了?”
趙洪福望了窗外一眼,又望了楊志遠一眼:“怎麼回事?”
楊志遠不得不佩服首長的記憶力好。車過會通來料加工工業園以後,按說應該於河東市區的某個十字路口右轉,沿省道往北迴走十公里,進入荷塘鄉境,再走幾公里,下省道左轉走一條村道進入荷塘村,這就到了。上次首長到荷塘災區,就是這麼走的。
第19章雄才韜略(2)
這次楊志遠不準備這麼走,他另有目的,交代鄺文韜,等會在前帶路,十字路口不右轉,直走。直走這是到哪,那就到了西臨江邊,還是北行,只不過以前沿舊省道,現在是沿河堤,路線稍做更改,但目的地卻是一致,直至荷塘江堤二村。
楊志遠為何要煞費苦心,多此一舉,不會無緣無故,肯定會有些不為人知的目的。
目的何在?會通市高新產業孵化園。
市發改委在上月人大會的報告中著重提出用五到十年的時間,將會通河東城區至荷塘堤那一段十五公里長的灘塗之地,沿河建設會通高新產業孵化園,讓這一片,原本有些荒蕪的土地,成為會通的萊茵河,財源滾滾,風景如歌如畫。為什麼市政府只把該計劃寫入發展計劃中,而沒有像十八總老街那樣直接寫入政府必須實施的工作報告中去。因為有兩個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資金:既然是高新產業孵化園,那它就是一個孵化器,你得把路修通,水、電、氣、通訊網等等都到家到戶,還要把施工用地平整好,以前三通一平,現在不止了,五通一平六通一平都很正常,而是既然是孵化器,有些專案,前景看好,但人家屬於創業階段,也許人家還有可能是剛剛離校的學生,人家沒有多少創業資本,何來的錢買地建樓建廠。楊志遠的意思是,且不說會通市與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相比,就是與本省的榆江、合海相比,在競爭中也無優勢可言,會通憑什麼吸引人才過來?只能憑服務,憑誠意。如何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會通有必要投入鉅額資金,建樓建廠,把平臺搭好,人家只需揹著揹包,帶著金點子來會通創業就是,如果你看好這個專案,房租水電什麼都免收,會通靠什麼賺錢,就靠孵化,等這個專案成功了,此時才有得錢賺。
尋開平問:“這得投入多少錢啊,何止百億?這也能賺到錢?”
楊志遠說:“現在是新經濟時代,在網路搭建一個資訊交易平臺也能賺取高額的利潤。一千家這樣的企業只要有一二家成功,那將來的利潤也是驚人的。當然,這需要時間,就像一隻老母雞,它孵化小雞是需要時間的,你急也急不來,時候到了,小雞自然就出來了,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孵化園。我知道作為一屆政府,喜歡立竿見影的政績,但我想我們這一屆政府,是不是可以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短視政績觀,踏踏實實地種好樹,哪怕讓後任乘涼也行,誰最終受益,是我們會通市,整個會通人。”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審批:隨著各地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國務院已經加大了對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稽核力度,像會通高新孵化園,這麼大一片的土地開發,涉及大量的農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