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五年時間,小說一部接著一部,還本本都高質量,勤勉絕對勝多大多數作家。其次探長賺錢能力無人能比,但是從未見過他因為賺錢多而停止對藝術的追求,還在認真的學習導演知識。再次是探長有才華但從不恃才傲物,從來沒有見過他生活中有什麼負面新聞。最後,譚張口才很好,長得也帥,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卻靠才華吃飯,這才是真正的優質偶像。”
這個帖子,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
雖然把張譚跨上天了,但張譚這幾年的表現,對得起這樣的評價。
作為一名逼格很高的名作家,一路上表現完美。(未完待續。)
第272章 君子六藝
10月7日。
豔陽高照。
花陰市的某地,鑼鼓震天,彩旗招展。
高高的橫幅上,顯眼的寫著“熱烈慶祝第一屆華山論劍武林大會在華陰市召開”。
這就是陝西省武術聯合會和長安武術聯合會,藉著《開壇》特別節目《譚張華山論劍》的東風,召開的武林中人華山論劍。可惜沒能跟華山景區那邊溝通好,所以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武林人士,只能在縣城裡論劍。
無緣登上華山之巔。
不過縣城裡召開,也有在縣城裡的優勢,那就是人多熱鬧。
武林不少門派都派了弟子前來,有穿著和尚衣服的少林弟子,有穿著道士衣服的武當弟子,還有一些穿著道袍的尼姑,以及一些穿著寬鬆練功服的人。這些門派高手,各自擺下擂臺,在上面表演著武學。
然後還有比武進行。
此時張譚就在陝西電視臺副臺長王渭林、陝西省旅遊局局長董憲民、花陰市市長王元長的陪同下,觀看著高手們的比武。
怎麼說呢。
此時此刻張譚的感覺,就兩個字——熱鬧。
所謂的門派高手們,和電視劇裡面的武林人士形象,大相徑庭。電視劇裡的江湖中人,即便是長得醜,也一股子颯爽氣勢,但是現實中的高手們,卻跟一般人沒什麼分別,除了衣服之外,看不出一點高手該有的氣勢。
尤其是這一次,還來了幾位門派掌門,青城派的掌門、武當派的掌門都來了。往那一坐,誰都看不出來他們竟然是一派掌門。
而比武臺上的比武。也絲毫沒有質量可言,更像是在表演套路。完全沒有比武該有的激情。
坐在椅子上,張譚心想:“看完這次武林大會,我大概再也寫不出豪情壯志、傲氣凌然的大俠了。”
如此看了半天,下午張譚就不想繼續看了,匆匆回了長安。
……
武林大會的熱鬧,與真正的華山論劍活動,沒多大關係,與《開壇》欄目也沒多大關係。
直到第二天,10月8日。才是真正的《譚張華山論劍》直播活動。
大清早,載滿了節目組、嘉賓、記者的車隊從長安出發,七點半就到了華山腳下。現場已經聚集了大概上千名從各地趕來的張譚的粉絲。這些粉絲都被安排在了山腳下的西嶽廟周圍等待。
直播定在八點鐘。
為了保證直播的順利進行,從長安和花陰市當地,抽調了500名幹警和150名武警,計劃將華山風景區封山八個小時。
此情此景,讓張譚想起了很早之前,折江衛視影視文化頻道,曾經直播過《射鵰英雄傳》拍戲。也是全民大動員,甚至調來了直升機。那一次張譚只是被採訪的嘉賓,這一次卻是這場直播的主角。
“再臨華山,心境又是一番不同。”
看著隱約在雲霧之中的華山群峰。張譚有些感慨。
2003年年底,他來過一次華山,那一次是《今古傳奇·武俠版》主辦的武俠作者和武俠研究者參加的華山論劍大會。張譚從早晨開始爬山。一步一步,走到了晚上。才把整個華山走一遍。
那時候還有《武俠版》的小編輯鳳歌陪他一起。
現如今鳳歌也成了武俠作家,還寫了一部《崑崙》。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評價不錯,張譚在自己的微…博中推薦過。因為和《武俠版》的關係很熟,張譚經常會在微…博推薦《武俠版》的小說。
仔細說起來,也是一種提攜後輩。
人人都在不覺間改變了許多……
沒給張譚多少感慨的時間,直播車到位後,立刻開始了除錯,節目組也把張譚請到了西嶽廟。
西嶽廟是祭祀華山的地方,這裡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