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老樟樹,多少有點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嫌疑,但畢竟這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故事,跟那劉邦回鄉酒後而作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語的。
實際上,讀者更關心的還是蔡書舟一家的命運。一下子幾十萬字的述說,當中寫了那麼多的情節和人物,以及很多事件,最後當然是期望有一個對主人公家世的結局有一個完整的交代的。但該書最後沒有完整表達,只是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其實這已經夠了,畢竟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一切因為蔡書舟一家的離開,那些人物的的命運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比如大家都會問那個可恨的細腳子最後死沒死啊,或者起碼病沒病入膏肓呢,還有那個搞了幾十年的萬財隊長,最後老糊塗了,怎麼樣了呢,那個全村最落後的趙火青,改革開放後有沒有富起來?還有那個一肚子壞水專門出壞主意整老蔡蔡家明的趙安生最後又落下個什麼好下場呢,還有就是,趙家灣最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走向何方呢。
還有就是蔡書舟一家後來在省城的生活如何?蔡鋒清嫁了麼,蔡書艇結婚了麼,半聾子命運如何,老蔡玉桂省城的生活幸福麼,蔡書舟的事業後來怎樣了,他跟王招君的家庭生活幸福快樂麼?
這等等的一切,都是一串串的問號,但實際上,這已經無關緊要了,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畢竟不是喜劇,她是不需要一個完美的大結局來結束全書的。就說那細腳子吧,她總歸要老,她的那些愚昧守舊的思想終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所以死不死已經不那麼重要了,至於那些因果報應似的人物,比如萬財,比如安生,其實老蔡已經遠離了他們,至於後來的命運,我們只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或者根本就不報,都可以的,沒有必要去過分計較了。
至於趙家灣的命運,讀者也不要擔心,有老樟樹在嘛,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有一點就是,村裡的人倒是越來越少了,除了幾個年老體弱的以外,大部分都外出務工了,不過也命運多艱,有在建築工地上摔死的,有開山放炮被炸死的,當然也有掘到第一桶金髮財的了,回家蓋了好幾層的洋房,漂漂亮亮,風風光光。就像千千萬萬的中華大地的各個村莊一樣,趙家灣完全是一個縮影,代表了幾十年來,農村經歷了各種政策運動洗禮後的巨大變革和變化,雖不說文化經濟上的百孔千瘡,道德倫理上應該是早已被衝擊的七零八落,狼狽不堪了。
後記
終於是花了將近一年的時光,耗盡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斗轉星移,到現在本書才算是有了一些眉目。
回首當初提筆的時候,那還是一個冬天,當初還在懷疑,自己能不能堅持得下來,故事是很多,細節也很多,只是都像珍珠似的,一顆一顆,沒有串起來,再加上時間的瑣碎,工作上的紛擾,家庭的瑣屑,困難還是很大的。不過後來一提起筆來,那泉湧的文字和思緒便再也阻擋不住,井噴了起來,一章一節,一點一線,連成串。
轉眼,這一個冬天又到來了。很欣慰,終於是成書了,就像一個新生的嬰兒,儘管還不是很茁壯,但畢竟是自己的心血所澆注,當然就會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了。
當初成文的那前幾章節,是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上的,然後就有了一些朋友的支援和鼓勵,於是就放在了一個本土社群的一個原創文學頻道里,效果也不錯,得到了斑竹和讀者的支援和推薦,有很多的網友還等不及下面的精彩,催促著進度,硬逼著自己走了一段。斷斷續續中,本屆網路文化節開幕了,網路文學大賽開始了,於是就有了一個全新的寫作平臺,自己也就線上創作了,常常深夜裡伴著歡躍的鍵盤聲,和那無聲的風月,雖苦卻樂在其中,同時帶著感恩。畢竟是網路文學大賽和現在讀書網提供了一個讓自己去放飛夢想去盡情翱翔的天空,讓自己的那些零星和散落終歸撿在了一個籃子裡,並且不斷的有了些鮮花、綠葉的裝飾,可能也有一些閃光的東西罷,撲閃著些許生氣,實在是應當感激的了。
至於全書的這些內容表達,寫完之後回過頭去品味,又當是一次次的感動。肯定不是好大喜功,或者孤芳自賞、自我陶醉了。這六十年,容易嗎,對吧,何況是一個山村的祖孫三代呢。時代多變,命運多蹇,誰都活得不容易,何況是這驚心動魄的六十年呢。
特別是全書對於蔡書舟的成長的記錄,詳盡而真實,再現了農村七零後所經歷的那個時代的細枝末節和紛繁蕪雜,特別是改革開放初社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