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看來,恰恰相反,李愔才真是大智若愚。
看看李愔所犯的過錯,既沒有欺男霸女,又沒有濫殺暴虐,不過是遊獵時踩壞老百姓的莊稼,打了幾個地方官而已。
這些過錯,對於一個皇子、王爺來說,算得了什麼,可能連個地痞惡霸都不如。
再看看李愔和他同母哥哥李恪的結局,或許就能看出些端倪。
李恪的風評不錯,又是善納忠言,又是舉薦賢才,把封地治理得很好,也正是如此,才招到忌恨,被腹黑李治借老舅的手幹掉。
李愔呢,被老爸罵成“禽獸不如”,自己又作個不停,名聲很臭,卻恰恰成了他的保命符。
李治、武則天也都沒把這個混賬王爺看在眼裡,擔心構成對自己的威脅。李愔也因此得以善終,儘管官職一貶再貶,亦不失錦衣玉食。
徐齊霖正是看到後世的一篇非主流文章,才對李愔的偽裝有所覺察。當說出“樂不思蜀”這個典故作為試探時,他看到了李愔那一閃而逝的驚懼,也證實了他的猜測和判斷。
與劉禪一樣,李愔說是口是心非的話,犯著不大不小的錯誤,不過是想向外人表示自己沒有野心,還是個混賬,對誰也沒有威脅,人畜無害的那種。
說實話,徐齊霖想通之後,也覺得李愔有些可憐。
但歷朝歷代,象李愔這樣表示自己對皇位沒興趣、沒威脅,而故意嬉遊享受,或作些荒唐事的皇子王爺,還真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