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王鐸所料,京城糧價猛漲。糧食與百姓生活休慼相關,糧價大漲馬上引起了京城百姓的強烈不滿。
而商家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則趁機囤積糧食。朝廷想從京城市場上收購糧食,居然沒有商家願意賣。
一系列連鎖反應大大出乎李駢的意料,不到十天,李駢便在強大的社會壓力下請求辭職,乖乖地摘下了頭上的烏紗帽。
徐齊霖思來想去,也認為依靠民間商人的運輸不靠譜。民以食為天,若因糧價暴漲,或是鬧出饑荒,這可不是小事。
既然民間商人承擔不起這個重任,那就換一種思路,由大盈庫來管理這個航運公司,對運輸的物資進行調控。糧多了就改運布帛錢財,還能減少運量。
同時,南北貨物的交流也能掌控在手,從更高的層面加以調控,儘量使運輸船隻來回不走空,提高運輸的效率。
只有這樣,才能把漕運的費用真正降下來。要知道,別看開陸路繞過了砥柱之險,運費降到每石七百文差不多已是極限。
當然,七百文已經是節省了三成,是個了不起的成就。但對於徐齊霖來說,還想更進一步。
漕運嘛,主要是南糧北運,或者是換成布帛錢財。而船隻再往南走,便幾乎是空船,相當的浪費。
至於那些運貨買賣的商人,則需要另僱船隻,花費既高,又很辛苦麻煩。
嗯,算是國營的航運公司吧,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國家著想,而不僅僅是賺錢,甚至是囤積居奇,發國難財。
徐齊霖覺得已經考慮清楚,便開始提筆書寫,上奏朝廷。
“徐丞。”一個小官吏進門躬身,呈上《民聲報》,說道:“剛剛送到的。”停頓了一下,他又有些猶豫地問道:“徐丞看過,能否讓下官也讀讀新聞。”
徐齊霖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這算什麼,我看過之後便送與你了。”
“多謝徐丞。”小官吏躬身致謝,退了出去。
嗯,《民聲報》總算是打響名頭了。徐齊霖暫時放下筆,翻閱著報紙,特意留心著新聞版面。
顯然,因為李二陛下的首肯,隸屬於大盈庫的《民聲報》得到了很多朝廷允許公開的訊息。
比如徐齊霖手中的這份報紙,便登載著科舉的日期和注意事項,以及李二陛下要親自殿試以定進士名次的事情。
改革終究還是開始了,離自己提建議不過半年時間,李二陛下還真是有魄力。看來,他也是對士族早有不滿,正好藉機削弱。
今年封卷糊名譽寫殿試,明年制科,這一步一步走得很穩健哪!徐齊霖沉思半晌,也不由得佩服李二陛下的深謀遠慮。
以最小的動盪,或者說是以徐緩的手段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確實是上策。從這方面來看,李二陛下和徐齊霖還是有著本質的不同。
這也很正常,他們處的地位,看問題的角度,都決定了他們的想法和行動,會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