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嘛,那肯定是自己的目的,但卻不是最後的。
徐齊霖笑了笑,說道:“甘州的重要之處,不在於富庶,不在於發達,而在於地理位置,對中原之地的安全屏障。”
王方翼點了點頭,說道:“待征伐高昌後,河西便成後盾,可謂安全。”
徐齊霖嘿嘿一笑,沒說話。
就現在而言,沒人把吐蕃當成敵人,哪怕曾經打到潘州。事實上,吐蕃的實力也確實不足,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後竟能成為大唐的勁敵。
而西域還真不會成為大唐的心腹之患,吐蕃是從隴右這個方向,佔領河西的。
當然,徐齊霖說得太多,看得太遠,也沒那個必要,更不會讓人相信。他要做的,只不過是在甘州盡到本分,在吐蕃迎娶大唐公主時,再使點壞。
正在此時,一陣馬蹄聲響,竟是魯達帶著幾十人趕過來,這幾十人中看相貌就有近半胡人。
看見徐齊霖,魯達老遠就跳下馬來,上前施禮拜見。
“起來吧!”徐齊霖抬了抬手,說道:“這麼快便要啟程了?”
魯達躬身拱手,說道:“回阿郎,某已經招齊了人手,不敢多做耽擱。”
徐齊霖點了點頭,勉勵道:“放牧牛羊,蓄養馬匹,本是你所長,某也沒有太多要說的。但這個畜牧場,是多種經營,很多事情你還要與周管事多多商議。另外,向他學讀書寫字,也是你的工作。”
“阿郎抬舉,小的全懂。”魯達深施一禮,說道:“請阿郎放心,小的定盡心盡力,與周管事好好相處,把畜牧場經營好。”
嗯,能說出這話,足見魯達的長進。徐齊霖笑著頜首,又叮囑了幾句,才讓魯達帶人離去。
在張掖往西,臨近酒泉的邊界,山丹縣那裡,美水茂草,山中冬溫夏涼,最宜發展畜牧業。
徐齊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收益,便把這個擔子交給了魯達,算是對他這麼長時間忠懇辦事的回報。
放牧牛羊,蓄養戰馬,製作乳酷,這不僅有經濟效益,還有著軍事意義。雖然大唐現在不缺戰馬,也不缺養馬之地。
可在古代,戰馬數量依然是一國軍力強弱的衡量標準,多多益善。
而且,在初至甘州時,徐齊霖為了加快耕種速度,使用了戰馬拉犁。所以,馬匹在甘州,既是軍隊的坐騎,又能夠充當耕牛的角色。
說到用馬耕地,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部叫《戰馬》的電影,那是歐洲的事情。
而中國的馬耕技術其實很早就有,透過史書確定的則出自漢代。在西漢以後,鐵製農具的質量和數量大增,傳播迅速,馬耕和牛耕在中原之地已很普遍。
但中國的實際情況,卻決定了牛耕最流行,馬耕的數量很少。
首先是中原王朝的馬匹數量並不是太多,戰馬則更要少一些。保持一支強大的軍隊,就必須要有龐大的戰馬。
而百姓手中的駑馬,作為拉車的動力,一旦戰爭爆發,也會被國家大量徵用。
其次則是應用少導致技術上沒有進步,而挽具改良和馬蹄鐵掌的應用,則使馬耕在整個歐洲成為主流。有趣的是,軛挽卻是從中國傳入歐洲的。
但在徐齊霖看來,在中國牛耕流行的主要原因還是養馬的成本太高,老百姓難以承受。
俗話說:牛吃草,馬吃谷。沒有天然草場的情況下,在中原地區養馬,哪怕是拉車的駑馬,也是要消耗糧食的。
如果是戰馬,消耗則會更高,甚至達到驚人的程度。根據古人測算,養一匹馬所需土地,如果用來種糧,可以養活二十五個人。
牛則不同,比較耐粗飼,就算吃的不怎麼好,還是可以耕作。這樣計算下來,用牛耕地的產出當然更高。
而徐齊霖用馬耕地也是逼不得已,他也知道這個辦法不可能在中原流行,更不用說南方的水田了。
但他要加快建設速度,甘州又是土地眾多,正適合馬耕這種大範圍耕種方式。
也就是說,在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中,土地數量少的小範圍耕種,用牛更為經濟,馬耕則成本過高。
經過這樣的實踐經驗,徐齊霖又找到了一個在中國牛耕流行的原因。馬耕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園經濟,牛耕則適合家庭的農業生產。
可耕牛少的瓶頸卻制約著農業經濟的發展,沒牛就用馬,餵養成本高,可馬能拉車馱物,比牛還要多一種用途。或者說,多一個經營的路子。
至於中原地區的飼料問題,徐齊霖也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