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便要增資擴股,大造海船。”
李二陛下若有所思,手指輕輕叩擊著桌案。征伐高句麗,登萊水師也是一路。如果足夠強大,甚至可直搗高句麗腹心,直取平壤。
所以,徐齊霖提到登萊,提到大造海船,不談海貿的收益,對於大唐接下來的戰略,也是極為有利。
“既如此,便先在登萊造船吧!”李二陛下說道:“那裡已有船廠,你可以派人去看看。”
徐齊霖躬身道:“陛下,微臣以為南木造船為佳,在福州、泉州建廠更為適宜。”
宋朝宰相呂頤浩在《忠穆集》裡的《論舟楫之利》篇中說到:“南方木性與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為上,廣東西船次之,溫、明船又次之。”
據《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所記載,宋代的海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貴其可以破浪而行。”這種船型多為福船,也就是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
哦,李二陛下笑了笑,說道:“朕還真是不懂這些。也好,你可派人先行考察,再請旨上奏。”
徐齊霖要造船的目的,不僅是要跑海貿,也不僅是在征討高句麗時起作用,他還有更深遠的打算。
當然,現在說還太早,他特意提到登萊,也是讓李二陛下往遼東聯想,更容易獲得批准。
至於錢莊,他只要管好大盈庫的這家就好。有著皇家的背景和名頭,競爭力上是沒有對手的。
“今年雖在河北、河南兩道推廣種植棉花,但依然不能放開。”李二陛下說道:“民以食為天,這個宗旨不能變。”
停頓了一下,李二陛下繼續說道:“朕還有所擔心。因種棉花獲利大,農戶若棄糧植棉,如之奈何?”
徐齊霖點頭,說道:“陛下思慮深遠,確實有這種可能。微臣在甘州時,也見過大量田地種植棉花,有當地的農戶,也有租賃田地計程車族或商賈。”
李二陛下捋著鬍鬚沒有說話,等著徐齊霖繼續說下去。
“對於當地農戶來說,棉花獲利雖高,但也知道糧食才能養活自己。”徐齊霖繼續說道:“要他們全種棉花,再從市場上購糧吃飯,他們心裡不踏實。但對於租賃土地者,他們只求獲利最大,也比農戶更有承擔糧價波動的能力。”
徐齊霖作出了最後的結論,“為了平衡農戶種糧植棉的獲利,微臣推出了糧食補貼,抬高了棉花種植的租稅,使這兩者之間的差距變小。”
李二陛下微微頜首,說道:“用提高的棉花種植的租稅來補貼糧食,在甘州可行,其他地方呢,尚需觀察。”
“朝廷規定具體的種植比例,應該是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徐齊霖說道:“按照均田制的規定,丁口如果能達到授田額度,劃成三成田地自由種植,糧食產量也是能夠滿足需要的。”
均田制規定,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另外還有對老男、殘疾、工商業者等給田的數量。
但實際上,很多地方的百姓並不能得到足額的田地。但租庸調製的數量卻是確定的,田地不夠,自然會負擔沉重。
比如關中,人多地少,但授田五六十畝,卻和授田百畝交同樣的賦稅,你說農民怎麼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