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顆巨大的夜明珠就在龍目的位置,而且梁王墓必定也在那裡。根據我所掌握的資料,此行十之八九會成功,夜明珠暫且不表,單單裡面的金銀珠寶就夠我們用幾輩子了。不知道你聽說過樑王九十九桶金、九百九十九桶銀的故事沒有?”
我被孫金元嘰哩呱啦一大堆說得莫名其妙,什麼風水,什麼龍脈,什麼金銀珠寶,我為了打消他的念頭,說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有多少金銀珠寶夠別人盜的,只怕到時候我們竹籃打水一場空,空歡喜一場。而且還有生命危險,還是安安穩穩過日子得好,要不你跟我一起做生意吧?”
孫金元不以為然,道:“這就是做生意。古代很多朝代都在雲南封過王,而在雲南發現了的墓穴跟其他地方比是少之又少,很不合它應有的比例,這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雲南地形複雜,多為高山深壑,覓穴定位比較困難;二是雲南毒蟲毒草多,特別是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多有瘴氣,一般人很難進入;三是那裡人善用蠱,人死後墓穴裡面的蠱可以儲存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一旦沾到活人氣息它們就會復甦,帶來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在不確定有墓的情況下,很少有人會冒險進入峽谷山嶺中去尋找。而且那條大峽谷只是梁王山很小的一個支脈,根本沒人會想到那裡,我們不經意間找到一個大墓,正是上天送給我們的造化。”
我跟他辯駁道:“盜墓違揹人性,常言道死者為大,人家都死了你要把他攪得不得安寧,這不是喪盡天良是什麼?”
孫金元憤然答道:“盜墓者也有盜墓的職業操守。草民凡夫之墓我等不屑光顧,也不想打擾他們,一般的土財主小官吏也上不了眼,不值得一盜。”
我又說:“不管你盜的是什麼樣的墓,性質都一樣,都是道德淪喪。”
孫金元道:“話不是你這樣說的。能值得盜墓者們冒險全力以盜的,大都是些王侯將相,皇親國戚,最不濟的也是個士大夫。學校的課本上都說這些人是封建統治階級,他們以剝削壓榨咱們老百姓為樂,去盜他們的墓也算是給推翻封建主義的英雄們打掃戰場。如果有人讓我盜一座平常人家的小墓,我會婉言拒絕並溫言相勸,一是因為沒什麼東西可盜,而最重要的原因才是你所說的道德敗壞。”
我詞窮道:“這樣做就不怕報應?萬一遭到天譴怎麼辦?”
孫金元搖著頭說:“別跟我提報應,我才不信這個呢。這些被盜的墓主,生前有無作惡我們無從所知,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方面的記載,他們死後都在墓裡陪葬著用水銀灌過的童男女,栩栩如生。有的還在墓外設有殉葬坑,坑內填滿豬馬牛羊,丫鬟車伕。即便有報應,今天他們的墓穴被盜掘開挖,也是他們遭了報應。所以,盜墓者等同於俠盜羅賓漢、梁山好漢時遷這樣的角色,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只劫富不濟貧。”
我嘆道:“可是這樣做犯法呀!”
孫金元沉默一會兒,說道:“這個我知道,但是盜墓者也並非沒有貢獻,他們有時可以使原先皇室貴族專有的寶用之器得以流散民間,使得黯然埋沒於屍骨旁的許多絕世珍寶重見天日,放射出古代文明之光。古董多來自盜墓所得,而因此所促成的金石研究的進步,有積極的學術文化影響。簡牘資料曾經多次充實我們民族文化的寶庫,而有時發現途徑是由於盜墓活動。例如汲冢遺書的出土,就是中國文化史的幸事。”
見我低頭思索不語,孫金元繼續說:“你滿口的道德法律,可惜你卻不知道什麼是道德法律。當人們需要道德來約束自己的時候,就意味著人們已經不遵守道德了,當人們用法制來保護自己的時候,人們就應該好好地反省自救了。一個不守道德的人未必差過一個用道德約束自己的人。”
我被他這一通話說得啞口無言,是啊,我現在生活也沒了著落,倒不如放手幹這麼一把,我一不殺人,二不放火,三不強取豪奪,或許還能讓一些奇珍異寶重見天日,何樂而不為呢。於是爽快地道:“好,看在你這三寸不爛之舌的份上,我答應了!不過首先宣告,不要做得太過分,否則我無法接受!”
第十三章 三人之約
孫金元高興地道:“放心吧,哈哈!實話跟你說吧,其實什麼金銀珠寶,榮華富貴都不重要,還記得在大峽谷我們被蠼螋咬傷的事嗎?這事我跟師傅提起過,他認為這蠼螋極有可能就是梁王當年養的蠱蟲,雖然那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都平安無事,但我只怕以後會出現什麼症狀,所以比較緊張。師傅說要解此蠱必須找到真正的梁王墓,拿到梁王的骨頭磨成粉化水服下才能解除蠱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