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了點頭,顯然他們對趙普的話,均是贊同,就連一旁的趙匡胤也同樣的點頭回應。
“韓通剛剛去了進奏院,進奏院的人就去了四方館。也就是說韓通一早將宮內駁回李重進的摺子的訊息,通知了淮南進奏院。而巧合的是,沒多久,進奏院的人就去了四方館。難道說,他們還想把這訊息通知給南唐李從善?”韓旭保持著仰躺的姿勢,抬頭望著屋頂,口中喃喃自語道:“難道你們就沒想點別的?”
眾人若有所思。
突然,趙普大駭,顫抖的手指著韓旭,驚道:“你的意思是?”
韓旭動也沒動,隨口道:“就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不可能,不可能。”趙普搖了搖頭,跌坐在椅子上,一幅不可置信的樣子:“李重進絕對不是那樣的人,他們這麼做,對得起先皇的恩情,對得起大周的江山嗎?”
然而他這話剛出口,似乎就連他自己都懷疑了起來。
“在江山社稷面前,一切都有可能。”韓旭不經意的說道。
趙普搖頭苦笑,嘆氣不已。
對於這兩人一問一答,除了趙匡胤若有所思的似乎聽明白了點,而其他人均是一頭霧水。
趙普見韓旭一幅不欲說下去的樣子,只能開口解釋起來:“李重進一邊讓韓通上奏摺,請求回朝;另一邊自己又親自上奏摺,配合韓通,請求朝廷撥發糧餉。這是他對朝廷的試探,同時卻也是給朝廷最後一個機會。對於這些,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指望朝廷能答應,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去做了這兩件事。這隻能說明他需要一個理由一個反叛大周朝廷的理由。
畢竟多年來,對大周太祖,以及先皇的忠心,至少使得他在感情上,還是向著大周多一點。然而朝廷駁回他的奏摺,同樣也不給他回朝的機會。那麼他也算是徹底的對朝廷失去了信心。
然而,此時的淮南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若要想起事,反抗大周的禁軍,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而唯一的可能,就是聯合南唐,有了南唐的支援,他李重進才有造反的機會和膽量。”
韓旭介面道:“而這些又恰恰是南唐所需要的,他們希望奪回淮南,李重進想進軍中原。這也就有他們合作的機會,也許李重進還許諾了更高的利益,比如向南唐稱臣什麼的。”
兩人的一唱一和,頓時將眾人雷得不輕。一幫人,張大著嘴巴,呆呆的說不出話來。
終於,趙匡胤黑著臉,拳頭涅得咔咔響,咬牙道:“李重進還有多久會起事?”
“原本我想李重進沒有糧餉兵員,一年之內絕對不會起事,就算他強行起事,那也不是我們朝廷的對手。”韓旭略一停頓,想了想,搖頭又道:“然而現在就難說了,少則一兩月,多則四,五月。畢竟這是大事,南唐那邊一時半會也說不準。但我奇怪的事,這事李重進完全可以派親信從揚州過大江,直接找南唐談。為何偏偏是進奏院裡的人,去四方館找李從善呢,李從善只是個王爺,遠不如李璟,甚至李煜在南唐的決定性。”
“呵呵,李璟好大喜功,李煜優柔寡斷,只有這李從善才是南唐真正的明事之人。別看他年紀輕輕,此人三年前可是力主拼死守淮南之人。”趙普笑道。
眾人陷入了沉默,若真是這樣,那大周可是岌岌可危了,大周剛剛露出的一統天下之勢,將頓然紛崩離析。
韓旭想了想,又道:“今日我去了百花樓。”
趙匡胤扯了扯嘴巴,頓感無語,這小子這時候竟然還有心思逛青樓。
韓旭眼光瞥見眾人那憋笑的表情,以及趙芸那怒目而視的樣子,不由灑然道:“你們想多了,只是和小三去喝酒而已。”說到這,他扭頭看了看屏風後面,平復了下心境,又道:“恰好,遇見了李從善和鍾謨,這兩人也在百花樓。”
“這南唐王爺,還挺附庸風雅的。”趙普小聲道。
“李從善說對柳青青仰慕已久,特來拜會。而依我看他這根本就是在撒謊,事實上應該是劉思漢特意宴請李從善。”韓旭喃喃道。
眾人不明所以,這劉思漢為何請李從善?這兩人八竿子也打不著。但他們都明白,此時韓旭說的絕對不會是簡單之事,一個個不由都豎起了耳朵。
似乎看出了眾人的心思,韓旭一字一頓道:“劉思漢是後漢皇帝劉知遠的親弟弟,當今北漢皇帝劉鈞的親叔叔。你們想他宴請李從善能幹嘛?”
啥?驚天秘聞。思漢,思漢,怪不得叫劉思漢。堂堂的汴梁城裡,竟然隱藏著一個身份如此隱秘之人。而且竟然是原本汴梁第一大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