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乾綱獨斷。”
雖說沒說出對王全斌的處置,但趙光義一句“天下是百姓的天下”顯然是贊同朝堂文官的意見,懲處王全斌!此言一出,頓時引起趙匡胤和趙普的注意,要知道趙光義可是武人出身,這顯然出乎了兩人的意料。
趙匡胤終於轉過了身,深深的看了趙光義一眼,不置可否。隨後,疑問的目光轉向趙普,等待趙普的回答。
此時,趙普心裡早已波瀾起伏,趙光義的話引起了他的共鳴。他心中一直有自己認定的理想,為了這理想,他進入了軍隊,做了當時還是節度使的趙匡胤的歸德軍掌書記。大宋立國後,他一心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而要實現那抱負,就只有成為一國之相。
如今這一切終於實現了,而大宋朝也在他的規劃中,步步前行。他不允許有任何人破壞他的堅持,他的抱負。面對趙匡胤詢問的目光,趙普上前一步,認真的說道:“皇上,晉王殿下所言甚是,為了天下百姓,理當嚴懲王全斌。”
語畢,殿內再次陷入寂靜。
趙匡胤緩緩走到御桌後坐下,望著面前的兩位愛臣,久久不語。
好一陣沉寂後,終於提筆急書,直到擱筆寫完,這才長吁口氣,彷佛抽盡了他的力氣。將手中的聖旨遞給趙普,緩緩說道:“傳旨王全斌回朝,削去其忠武軍節度使之職,任命崇義節度留後。”
留後?留後是什麼?那就是代理!王全斌犯下屠城之罪,竟然只是簡單的削去其忠武軍節度使之職?不僅如此,甚至還被任命為代理崇義節度,弄不好不用一年就又恢復正兒八經的節度使之職。這算是懲罰嗎?趙匡胤的重情重義,寬容大量,朝廷裡所有的人都知道。只是趙普和趙光義怎麼也沒想到,趙匡胤竟然寬容如斯!
趙普容不得武將如此亂來,趙光義欲懲處王全斌也有他的理由。不管兩人出於什麼目的,都不想見到對王全斌如此的處置。於是,兩人連忙上前道:“皇上……”
“無需多言,朕意已決!”趙匡胤揮手打斷兩人的話,鐵青著臉說道:“王全斌入蜀,居功甚大,他屠城一來是為韓旭報仇,二來也是為滅蜀軍抵抗的勇氣,雖說屠城這做法不妥,但也情有可原,此事到此為此,著兵部立即頒佈!”
“皇上聖明。”趙光義拱了拱手,立即退到一邊,不再爭辯。
而此時的趙普,顯然對趙匡胤的說法很不贊同,拱手還欲爭辯,卻被趙光義扯住衣袖,拉到一邊。
似乎未看見兩人私底下的動作,趙匡胤再次起身踱步來到那副巨大而又詳細的天下地圖前。對著地圖沉思良久,嘆道:“攻荊楚之地,朕失去了延釗;大軍入蜀地,朕又失去了韓旭。天下如此之大,朕何時才能一統天下,朕又要失去多少才俊吶?”
難道皇上怕沒人給他帶兵這才免了王全斌的重罪?
一念及此,趙普搖了搖頭,趙匡胤的旨意已下,再想這些也是多餘的!
“皇上,臣弟以為,王師已佔荊南和蜀地,如今下可進南漢,上可逼北漢,一統天下指日可待!”趙光義連忙說道。
趙匡胤搖了搖頭,轉身面對兩人,語帶遲疑道:“光義、則平,你們說朕若是將守信,懷德他們再招回來,統率禁軍可好?欲一統天下,不是一年兩年之事,這其中不知又有多少將軍戰死沙場。守信他們都還年輕,又有多年的統兵經歷,若是以他們率軍南征北戰,想必這天下能儘早統一才是!”
“皇上,不可……”
聞聽此言,趙普、趙光義兩人大駭,異口同聲的出言發對。
五代之亂,亂於武人,亂於各大擁兵自重的節度使。杯酒釋兵權之後,朝廷好不容才穩定下來,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這一切都是趙普的計策,都是之前和趙匡胤談論長久的定計。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趙普當然不能回頭。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趙光義的反對之態比趙普還強烈,兩眼閃著精光,手舞足蹈的強調著朝廷的穩定性絕容不得朝令夕改。
他們不知道趙匡胤這一問到底是心血來潮,還是經過深思熟慮,但無論是那種,兩人都強烈的反對趙匡胤的這種破天荒的想法。這和王全斌之事完全不同,王全斌再怎麼說都是一個人之事,任由趙匡胤任性一回也就算了。可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可是一幫人,數十位威望甚高的禁軍將領。
趙匡胤微微一愣,他沒想到趙光義和趙普的反應如此的激烈。剛剛面對天下地圖之時,想到天下之大,又想到僅僅攻佔荊南和蜀地,他就失去了慕容延釗和韓旭兩位愛將,這才有了對石守信,高懷德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