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他竟然花了五年寶貴的時間,而在唐帝國海軍中,只要能升到將軍的,從少尉到上尉這兩級,一般也就只需要三年時間,如果超過了這個時間,那就很難有機會成為將軍了(當然,也有例外)。另外,在其服役經歷中,斯普魯恩斯在其中最關鍵的幾年(45歲到50歲,是上校升將軍的最為關鍵的幾年,這也是一名軍人最輝煌的幾年)中,大部分時間在學院裡任教,而不是在作戰部隊擔任指揮官。這些都足以證明,斯普魯恩斯直到這個時候,其實都只是一位很普通的少將而已,而且是一個在五十四歲才升上來的“老資格”少將。
也許,斯普魯恩斯最應該感謝的是哈爾西。尼米茲找到了躺在病床上養傷的哈爾西,要哈爾西給他推薦一個艦隊司令官,結果,哈爾西毫不猶豫的就說出了“斯普魯恩斯”這個名字。當時尼米茲對斯普魯恩斯還不是很瞭解,只知道他是第5巡洋艦特遣隊的司令官。哈爾西不遺餘力的推薦斯普魯恩斯。尼米茲相信哈爾西,而哈爾西相信斯普魯恩斯,結果,尼米茲還真啟用了這個以前連航母都沒有上過的少將來指揮第16特混艦隊!
斯普魯恩斯與哈爾西能夠成人朋友,而且還得到哈爾西的賞識,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兩人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哈爾西的性格完全可以用“熱情奔放”來形容了,說話是大嗓門,而且還經常揮手畫腳,給人一種幹勁十足的感覺,彷彿有一股永遠都用不完的充沛精力一樣,就算是在醫院裡,他也不安生,為了能夠看到珍珠港裡的戰艦,他甚至找人把醫院裡的幾棵大樹給砍了,因為那幾棵樹擋住了他的視線!相反,斯普魯恩斯則是一個極為冷靜,很少動怒,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會保持沉著冷靜,都會是一副毫無表情的神色。
不管在哪,這兩個人擺在一起,明顯就不屬於同一種型別的將領。也許,正是這種性格上的極大差別,讓兩人之間找到了互補,所以才能夠維持朋友的關係吧。哈爾西向尼米茲推薦斯普魯恩斯,也正是看種了斯普魯恩斯的冷靜。當然,這個“冷靜”與“穩重”並不是一個意思。雖然斯普魯恩斯沒有上過航母,但是他對航母戰術卻極為了解。他在海軍軍事學院的那幾年工作,讓他能夠吸取一些前沿知識,這其中就包括各個國家海軍中航母派軍官的言論談仁皓那篇文章也被美國人搞到手了。與哈爾西一樣,斯普魯恩斯也堅信航母是未來海軍的主力,航母將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上霸主。
這也正是哈爾西推薦斯普魯恩斯的主要理由,哈爾西很瞭解自己的這個巡洋艦艦隊司令官,也許,當時美國海軍中還真沒有幾個將軍有斯普魯恩斯那麼豐富的航母戰術知識,而斯普魯恩斯缺少的只是把他的知識轉變為實際行動的經驗而已!也就是說,斯普魯恩斯缺乏的只是實踐的機會,而現在尼米茲就給了他這個機會。
如果換了別的任何人在斯普魯恩斯現在的位置上,恐怕連領著艦隊出海的勇氣都沒有,一下從指揮幾艘巡洋艦的分遣隊司令官升為特混艦隊司令官,指揮幾十艘戰艦,而且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最後的老本作戰,光是這個壓力,就足以讓很多人崩潰了。斯普魯恩斯也感受到了壓力,但他看到了更多的機會,也許,這就是他等待了五十六年的一次機會吧!
艦隊在出發之後並不是很順利,現在編在第16特混艦隊裡的三艘航母都存在這樣或者哪樣的問題。“薩拉託加”號的鍋爐一直無法達到最大功率,“約克城”號的飛行甲板沒有完全固定好,“大黃蜂”號少裝了40多門小口徑高射炮(當時珍珠港裡已經沒有那麼多機關炮了)。另外,三艘航母都沒有裝滿燃料與炸彈,因此,艦隊先在中途島的錨泊地停靠,而也就在這裡,一艘唐帝國的潛艇(廖鴻鵬的109號潛艇)發現了他們。
補給工作原計劃進行兩日(這樣,艦隊向西出發之後,正好可以避開現在的這場風暴),可這艘唐帝國的潛艇徹底的打亂了斯普魯恩斯的安排,艦隊的行蹤已經暴露,斯普魯恩斯不敢再耽擱時間,立即下令加快了補給,將兩日縮短為30個小時,並且在完成了補給之後立即就離開了中途島的錨泊地(實際上是一小型臨時碼頭,之前只供那些向中途島守軍運送物資的小型船隻停靠),奔赴戰場。
也就是這一天,結果艦隊沒有錯過風暴,而是急匆匆的進入了風暴區。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至少有數百架唐帝國的偵察機在搜尋從威克島到馬里亞納群島之間的這片海域,艦隊要想隱蔽前進,就必須要利用天氣做掩護。惡劣的天氣給艦隊製造了不少的麻煩,已經有四艘驅逐艦掉隊(驅逐艦因為排水量太小,抗風浪的能力最差),兩艘巡洋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