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航母編隊,戰列艦編隊,巡洋艦編隊,驅逐艦編隊等。而艦隊司令官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從這些編隊中挑選某些編隊,或者是某些戰艦,組成特混艦隊,然後以特混艦隊的方式執行作戰行動。比如,西太平洋艦隊可以編制第一特混艦隊,而在第一特混艦隊中可以出現航母編隊,戰列艦編隊,巡洋艦編隊,驅逐艦編隊等。而特混艦隊的指揮大權直接由艦隊司令官掌握,或者是由艦隊司令官任命其他人員為特混艦隊司令官,由其指揮特混艦隊執行作戰任務。
在這個新的艦隊指揮體系中,艦隊司令官的許可權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加強,不過在某些方面也被削弱了。而為了平衡權力,艦隊司令官仍然是中將,特混艦隊司令官是少將,或者准將,而各編隊司令官為準將。新的艦隊編制體系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各艦隊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靈活配置艦隊的戰鬥力,以期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這要比之前的舊式艦隊體系先進得多。
第四章 海軍改組(下)
聶人鳳的海軍改組計劃在內閣中進行了數日的討論。之前,為了防止將領專權,帝國內閣是嚴格限制向海外將領下放過多的權力的,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內閣對軍隊的控制。不過,現在帝國已經處於戰爭狀態了,雖然大部分內閣官員都很清楚這份改組計劃將讓海外將領獲得更多的權力,但是最後,薛希嶽首相還是批准了這份改組計劃,同時讓聶人鳳全權負責改組行動。並且同時向聶人鳳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海軍完成了改組之後,必須要在戰爭的第二年上半年挽回戰場上的被動局面,取得部分主動權。
聶人鳳接受了這個“要求”,不過,他剩下的時間也就只有不到七個月了。在首相的任命書下達之後,聶人鳳立即就著手改組帝國海軍。
在大西洋上作戰的第四艦隊與獨立艦隊被改組為了南大西洋艦隊,南大西洋戰區司令部設在了開普敦,而特混艦隊司令翁一鳴被任命為南大西洋戰區司令,並且同時晉升為海軍上將(戰區司令都為海軍上將)。該地區的其他人事任免權則被聶人鳳直接下放給了翁一鳴上將,由翁一鳴自行安排,然後遞交報告,由聶人鳳批准就即時生效。
退守科倫坡的第三艦隊殘餘艦艇被改組為印度洋艦隊,而艦隊司令龔戴凡少將兼任印度洋戰區司令(未獲晉升)。戰區司令部設在科倫坡,印度洋戰區人事安排由龔戴凡自行安排,遞交報告之後,由聶人鳳批准生效。
第五艦隊改編為西太平洋艦隊,伍顯昱仍擔任艦隊司令官,同時為戰區司令官,晉升為海軍上將,戰區司令部設在大沽。不過,伍顯昱沒有獲得人事安排大權,西太平洋戰區的人事安排由海軍司令部直接負責,畢竟這裡是帝國海軍最重要的一個戰區司令部了。
太平洋戰區暫時空缺,太平洋艦隊也暫時空缺。
這一套人事安排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而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第五艦隊的戰艦都陸續返回各大船廠接受了改進,而改進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為各艦換裝新裝備海軍的40毫米防空機關炮,以增強海軍戰艦的防空作戰能力。
這種雙聯裝40毫米口徑防空機關炮實際上是從陸軍“移植”過來的。當時帝國陸軍有三種口徑的防空火炮,其中40好機防空機關炮是口緊最小的,主要負責低空防空作戰,其效能要比海軍戰艦上裝備的四聯裝40毫米防空炮好得多。現在海軍也放棄了“門戶之見”,承認了這種陸軍防空火炮的效能更優秀,因此,就直接把這種放空炮拿了過來,然後再增加了一些適應海上作戰的裝置,對部分地方進行了改進,就直接裝到了戰艦上去。雖然,這種火炮是兩聯裝的,每座少了兩根炮管,不過其射速卻提高到了每分鐘120發,而且故障率更低,採用了大裝藥的炮彈之後,射高提高到了5000米,其仰角達到了95度,可以攻擊戰艦頭頂上的敵機。這些,都是海軍之前裝備的40毫米炮所不具備的效能優勢。
讓談仁皓略感失望的是,海軍提出的裝有電磁近炸引信的防空炮彈的研製進度很不順利,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投入生產,雖然戰艦上的120毫米放空炮的射擊仰角已經增加到了85度,具備了對付頭頂上的敵機的能力,但是120毫米放空炮的效能也基本上達到了極限,如果沒有新的炮彈的話,就難以提高。
當時,第五艦隊剩下的護航戰艦就只有旗艦“李靖”號,以及另外三艘重巡洋艦,八艘驅逐艦,以及最近才服役的兩艘重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了。這比其以往要弱小很多,但也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強得多吧。
也就在聶人鳳為伍顯昱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