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表示為第一艘。在正規情況下,一般只稱名稱,而不用編號,只有在文獻記錄中,為了避免混淆與錯誤,才會用上編號以詳細說明。美國海軍的戰艦則主要的是編號,次要的是名稱。比如“埃塞克斯”號的編號為cv…9,其中“cv”為艦隊航母,而“9”則代表是第九艘。美國海軍中大部分時候用其編號,因此美國海軍中有很多戰艦是重名的,比如“大黃蜂”這個名字就曾經用在了編號為cv…8的航母上,而現在又用在了cv…12這艘航母上。
兩艘航母並沒有去中途島,而是在返航的途中轉向,在幾艘驅逐艦的護送下直接返回了珍珠港,並且十二月二十九日就進入了珍珠港,隨即就被拖入了美國海軍修船廠的船塢裡面,開始接受全面大修。之前,珍珠港只有一座船塢可以容納兩萬噸以上的戰艦,而在戰爭爆發之後,需要維修的大型戰艦數量劇增(之前就出現“企業”號與“大黃蜂”號爭搶船塢的事情),所以美國海軍在這裡增加了一個大型船塢,並且在十月份就已經建好,正好趕上為航母提供維修幫助。
兩艘航母受到的創傷不算輕,可都不致命,這也主要得益於“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優良設計。比如裝甲飛行甲板,加強了的裝甲列板(水線下厚度超過100毫米,主輪機艙壁的厚度近80毫米),多分艙佈局等等,這些都極大的提高了航母的生存能力。
“勇猛”號在戰鬥中捱了四枚炸彈,一條魚雷,雖然在回到珍珠港的時候,已經進水3000多噸,航母左向橫傾數度,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動力,但是這艘航母還是堅強的返回了母港,並且在補上了漏洞,抽出了航母裡的海水之後,被拖進了船塢(如果不抽出海水,船塢就承受不了航母的重量)。
“大黃蜂”號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這艘航母在戰鬥中雖然避開了所有的魚雷,可卻捱了三枚炸彈,最嚴重的創傷是命中了航母升降機,鑽到了機庫下放爆炸的那枚炸彈,不僅有上百名艦員被炸死,而且還破壞了航母上一半的發電機,導致在隨後的損管搶救中,因為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而無法立即撲滅大火,航母上三分之一的艙室被燒燬,大量官兵被活活燒死。
送進船塢之後,美國的工程師估計這兩艘航母至少需要四個月的時間才能修復,尼米茲只給了他們兩個月的時間,而且是從十二月底,也就是航母返回珍珠港那天的時候算起的(“勇猛”號是在返回珍珠港五天之後被拖進船塢的)。幸運的是,當時美國正在大批次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有大量的零備件供應,為了能夠在兩個月之內修好這兩艘航母,美國海軍調動了數艘運輸船,將儲存在東海岸船廠裡的那些零備件全都運到了珍珠港來。另外,還從後方的造船廠調集了一批熟練工人來幫助修理航母。最後,這導致第三批航母中的兩艘建造週期延長了一個月,可這是很划算的,至少在25年初,美國海軍還有兩艘航母可以投入使用吧。
實際上,航母的建造與維修考驗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一艘航母從小到螺絲釘,大到彈射器,有上萬種零件,由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個零件組成。不說別的,將這些零件分門別類,整理成冊的話,都有上千頁厚。可以說,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還真造不出航母來,至少造不出好的航母來。比如說德國,“齊柏林”號從設計到建造就花了五年時間,到現在還停在船臺上。波斯帝國在戰前也就建造了幾艘小型航母。而法國這類的歐洲大國,到現在也沒有把他們的航母造出來。而當時,真正有實力大規模建造航母的就只有三個國家:唐帝國,美國,英國。這其中,英國的航母與唐帝國與美國的航母很不一樣,而且數量並不多。所以,真正將航母擺在頭號位置上的還是唐帝國與美國。
從雙方建造航母的計劃上,實際上也能夠體現出兩個國家的工業實力有多麼的強悍。“湖”級航母是在21年批准設計建造的,22年第一次撥款就建造四艘,23年撥款建造8艘(後增到10艘),24年撥款是12艘。幾乎同一時期,美國海軍也開始撥款建造“埃塞克斯”級航母,其中在23年的撥款就達到了11艘(實際就4艘),24年原先撥款2艘,在戰爭爆發後改為10艘,而25年的撥款達到了8艘。也許這些數字會讓人覺得造航母就如同搭積木一樣的容易,可實際上這直接反映出了兩個國家的雄厚工業基礎,不說別的,造一艘航母需要的上萬噸優質鋼材這就不是隨便哪個國家可以拿得出來的。
戰場上,拼的是雙方軍人的意志,士氣,鬥志,以及戰術的優劣。在戰場之外,拼的就是國家的總體實力,特別是工業與科技實力。當戰爭需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