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到了8度,並且對飛行甲板的設計做了進一步的最佳化之後,完成了這一設計工作。
這也就是世界上第一種“斜角飛行甲板”。可以說,這是現代航母中兩個重要象徵之一,而且斜角飛行甲板帶來的好處還不僅僅是讓航母具備了同時起飛與收回戰機的能力。斜角飛行甲板的面積更大,這樣就可以設定更多的飛機繫留點,增加了航母的載機數量,同時還可以提高航母上航空作業效率,讓航空勤務人員有坑多的空間可以使用,加快了飛機調配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在著陸區的前端還可以設定彈射器,在航母不需要接收戰機的時候,著陸區可以當起飛區使用。
在“湖”級航母上只有兩部彈射器,一次只能讓兩架戰機起飛。而在新航母的第一套設計方案中,設計師在著陸區的前端安排了第三部彈射器,而到了最後定型的時候,設計師加大了飛行甲板的外飄度,並且巧妙的安排了彈射器的角度,在著陸區的前端設定了兩部彈射器。這樣一來,新航母上就有四部彈射器,出動轟炸機的速率提高了近一倍!
這也是談仁皓最重視的地方。轟炸機的起飛速率直接決定了機群的規模,以及艦隊的航空打擊力量,而這個速率提高一倍的話,那就可以在一波轟炸機中安排多出一倍的轟炸機,而這對以分秒來計算勝負的航母決戰來說,簡直就可以決定雙方的生死了。
當然,新航母的特點還有很多。比如,這是帝國海軍第一種採用雙層機庫的航母(在戰後改成了單層機庫)。這樣就可以容納更多的戰機,而且機庫面積增大之後,還可以增加維修點,讓更多的戰機可以在航母上得到足夠的維修保養,提高了戰機的出勤率。航母採用了全裝甲彈藥艙,而且彈藥艙是集中部署在水線以下部位的(之前都是分散佈置的,原本以為可以減少被摧毀的機會,可實戰證明,分散佈置增加了中彈的機率,而且只要任何一座彈藥庫被炸中,那麼航母都得完蛋)。首次採用了戰列艦上的防魚雷隔離帶,增強了航母抵抗魚雷攻擊的能力(這條隔離帶上也設定了不少的重油艙,以增加航母攜帶的燃料數量,同時騰出內部空間,而且這也增強了防禦能力)。採用了球型鼻艏,提高了航母的速度。另外,航母上的升降機首次設定在了側舷上(實際上,最早在側舷設計升降機的是“埃塞克斯”級航母),採用了半封閉機庫,提高了航母在惡劣海況下的航行能力與作戰能力。
在採用了這麼多的新技術之後,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了48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54000噸(戰後進行大改後,增加到了65000噸)。而隨著排水量的增加,新航母的成本是“湖”級航母的兩倍半,也就是說,造一艘新航母的價格可以購買兩艘半“湖”級航母了,而這個價格甚至逼近了“新省會”級戰列艦的採購成本!
新航母的設計工作將在年底前結束,並且在年底開始進行建造的準備工作,第一批有望在明年中期開始動工新建。因為大量的新技術,還有增加的排水量等等原因,造船廠必須要對基礎裝置進行全面改進,特別是船塢的容納能力,而不可能在建造“湖”級航母的船臺上建造新的航母。所以,“湖”級航母的建造工作並不會停止,直到新航母的建造準備工作完成之後,才會全面轉為建造新航母。
而這種航母暫時被命名為“島”級,這也是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建造的最為強大的,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航母,而美國海軍建造的類似的“中途島”級航母的服役時間要比帝國的“島”級航母晚了一年多,而且在大戰中幾乎沒有什麼作為。
除了新的航母之外,帝國海軍還將繼續建造第三批“新省會”級戰列艦,而第四批“新省會”級戰列艦的建造申請已經提交了上去,只不過暫時沒有得到批准,造船廠也正在設計新的戰列艦,只不過並沒有列入帝國海軍最優先的建造名單之中。
“瑞獸”級防空巡洋艦,以及其上面所使用的新型雷達的效能已經得到了確認,建造工作也正在加速,在最後一批“李靖”級防空巡洋艦的建造工作結束之後,就將全面轉產“瑞獸”級防空巡洋艦,並且逐步為每一支航母戰鬥群提供一艘這種巡洋艦,使其成為戰鬥群的防空核心力量。
“江河”級重巡洋艦從第四批開始做了大改,主要的改進就是將雙聯裝240毫米主炮換成了三聯裝200毫米主炮。這看起來是退步,實際上卻是帝國海軍一個相當理智的決定。最初,海軍準備為“江河”級重巡洋艦換裝三聯裝240毫米炮塔,或者是增設一座雙聯裝炮塔,可最後都將帶來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戰艦的結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