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蒙羅維亞陷入苦戰的因素是相當多的,這幾天,姜仲民也在反覆思考,為什麼花了這麼多的時間,讓三個陸戰師輪番發動進攻,艦隊用掉了數萬噸的彈藥,還是沒有能夠打下這座港口城市。而且蒙羅維亞是一座港口型城市,而不是一座要塞型城市,本來就屬於那種易攻難守的地方!
首先就是戰役策劃上有問題,如果當初在攻佔了亞松森島之後,立即進軍蒙羅維亞,英軍就無法作出及時的反應,也就不可能在蒙羅維亞集結重兵,抵擋帝國海軍的進攻。可這怪不了姜仲民,他的計劃本來就是迅速進軍蒙羅維亞,結果德國人半路上出來捅婁子,讓他不得不半路撤回了開普敦,錯過了進軍蒙羅維亞的時機,讓英軍有足夠的時間調整防禦,將原本部署在黃金海岸的部隊轉移到了蒙羅維亞。萬幸的是,英國海軍一直沒有南下,因為英軍也就沒有辦法打回亞松森島,不然的話,姜仲民還得第二次攻打亞松森島。
其次是情報方面出了問題,在離開開普敦的時候,姜仲民並沒有收到英軍在蒙羅維亞集結的訊息,只是得知英國南部非洲軍團正在向非洲西海岸某個地方集結,而英國在這邊有好幾塊殖民地,蒙羅維亞不是最重要的殖民地,也不是最關鍵的,可結果,英**隊準確的判斷出了帝國海軍的戰役意圖,加強了蒙羅維亞的防禦,讓姜仲民一頭撞到了鐵板上。
陸戰隊投入的兵力也不足,這組要還是情報的問題。姜仲民只帶了三個陸戰師過來,總兵力不到5萬,而集結在蒙羅維亞的英軍超過了6萬。進攻部隊不如防禦部隊,就算把艦隊的優勢力量算進去,這場戰鬥也肯定會打得異常的艱難,而要等待第二批陸戰隊的話,光是將部隊運送過來就得花上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這還沒有考慮新增部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與作戰物資的運送問題。
最重要的還是後勤保障方面的問題,三個陸戰師,一支主力艦隊,如果全部按照最大戰鬥力發揮的話,平均一天就要消耗大概5萬噸的彈藥,燃料,食品,淡水等物資。當時翁一鳴只能安排一支運輸船隊前往亞松森島,而這支船隊有大概30艘萬噸輪,一次只能運送6天的作戰物資,而船隊往返一次需要至少20天,就算後來翁一鳴再安排了一支船隊為前線運送作戰物資,也只能保證在20天之內送到12天的作戰物資,這導致前線部隊往往因為彈藥不充足而停止進攻。
有這麼多的因素,戰鬥打成現在的樣子也就不足為怪了。蒙羅維亞肯定能夠打下來,翁一鳴派遣的兩個陸戰師即將到達,而且第三支運輸船隊也已經從開普敦出發了,透過20多天的戰鬥,英軍已經傷亡過半,反擊的強度越來越弱。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陸戰隊就能打下蒙羅維亞。姜仲民並不擔心,可讓他擔心的是,前幾天,他收到了海軍司令部發來的電報,第一艦隊正在趕赴戰場,而且新的作戰命令已經送出,大概現在已經到了開普敦,正由運輸船隊送來呢。
對此時在前線作戰的官兵而言,第一艦隊趕來支援絕對是個好訊息,可對姜仲民而言,這絕對不是好訊息。
之前,第一艦隊一直在加勒比海轉圈圈,姜仲民也很清楚海軍司令部的安排,如果第一艦隊被纏在了加勒比海而無法脫身的話,那麼第二艦隊就仍然是大西洋上的主導力量。可問題是,現在第一艦隊已經出發了,說不定就在這幾天內能夠趕到,隨著第一艦隊到達,第二艦隊就不再是主力,而且指揮權也不可能繼續由姜仲民掌握。
如果從公正,客觀的角度來看的話,姜仲民確實是挺委屈的。德國人給他製造了麻煩,英國人給他製造了麻煩,而且他以前一直沒有得到優先照顧,能夠在南大西洋上開啟局面就已經相當不錯了。相反,在太平洋與加勒比海作戰的第一艦隊一直是海軍司令部優先照顧的物件,幾乎不會為物資與兵力的事情發愁,更不會為沒有作戰任務而發愁。現在,第一艦隊已經完成了任務,又來搶第二艦隊的飯碗了,姜仲民能不感到委屈嗎?
委屈歸委屈,姜仲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改變校長的安排,他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怪自己不爭氣。如果能夠早一點打到蒙羅維亞的話,也許現在第二艦隊已經推進到了直布羅陀海峽了,第一艦隊就算趕過來,也撈不到多少好處。而且,有第一艦隊前來支援,打下蒙羅維亞就不是大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迅速進軍維德角群島,加快北上的速度,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將軍,第一艦隊發來電報。”
“這麼快?”姜仲民驚訝的朝通訊參謀看去。按照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第一艦隊在航渡期間是不會與第二艦隊聯絡的,而現在發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