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他想逃跑的時候,就已經沒有機會了。
薩摩維爾也抓住了他必須要抓住的所有機會,正確的部署了潛艇與偵察艦艇,掌握了戰場上的情況,並且合理的分配了艦隊的實力。對薩摩維爾來說,這是一次立功的好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對英國海軍的將領來說已經不多了。
正場戰鬥是沒有什麼懸念的,盧金斯犯的幾個嚴重錯誤最終使德國本土艦隊這幾年來的所有努力都變成了泡影,而薩摩維爾也指揮英國海軍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謝幕表演,而且這是英國海軍最後一次輝煌的表演。可實際的戰鬥並不輕鬆,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不會束手就擒,而薩摩維爾要想漂亮的完成這場表演,那麼他還得花費不少的力氣。
第三十七章 德意志精神
如果評論大戰時期各國海軍官兵的素質的話,也許德國海軍能夠排在第一位,連唐帝國的同行都不得不佩服德國海軍官兵的戰鬥素質,以及在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英勇鬥志。相反,在歐洲稱霸了數百年的英國海軍卻在大戰期間並沒有表現出多高的素質。“斯卡格拉克海戰”再次證明了這一點,英國海軍有著絕對的兵力優勢,結果卻讓德國本土艦隊打出了幾個極為漂亮的齊射,讓英國海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負責在正面對付德國本土艦隊的是“前衛”號,“勇猛”號,“挑戰”號,以及“決心”號。四艘戰列艦在編隊裡的位置也是如此,當時“前衛”號的航向是85度,戰艦之間的距離是2500碼,速度18節,這是在炮戰時能夠保持的最大速度了。
西面,盧金斯上將的旗艦“俾斯麥”號在最前面,然後是“提爾皮茨”號,“格奈森瑙”號,以及“沙恩霍斯特”號。艦隊航向是100度,速度20節。因為炮戰是由雷達引導的,夜晚瞭望員幾乎起不了什麼作用,而德國戰艦上的雷達探測精度更好,所以盧金斯能夠讓艦隊保持更高的速度,爭取繞到英國艦隊前往去,然後迅速轉向,截住英國艦隊。
炮戰從2萬碼打到了18000碼的時候,雙方的炮擊才有了一定的威力,在2萬碼外,不管是“俾斯麥”的382毫米主炮,還有“前衛”上的15英寸主炮,都很難撕開對方的主裝甲,而兩種戰列艦的火力是旗鼓相當的,都有八門主炮,射速也相差不大。而最大的區別是,德國海軍仍然堅持使用了輕彈,即注重近戰時的直射威力,而不太重視遠戰時的大角度威力。這也是盧金斯選擇儘快逼近對手的主要原因,“俾斯麥”的主炮在15000碼以內有著巨大的威力,如果在10000碼以內的話,可以直接擊穿英國所有戰列艦的主裝甲,而且其炮擊精度比英國戰艦的主炮要高出許多。
薩摩維爾也不是笨蛋,他可不想與德國人打近戰。德國的製造業,特別是機械製造業是非常發達的,火炮的製造精度甚至比唐帝國海軍還要高,“俾斯麥”的主炮炮彈可以在近距離內輕鬆的幹掉任何一艘“前衛”,而英國海軍新裝備的重彈的主要特點就是適合遠距離作戰,以大角度打擊對手的水平裝甲,而不是垂直裝甲。因此,戰鬥一打響,薩摩維爾就沒有想過要與盧金斯拼刺刀,保持合理的距離,是擊敗德國本土艦隊的必要條件。
到三點十五分,雙方的距離只有15000碼左右了,雖然雙方都各打中了對手幾發近失彈,但是都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只有德國艦隊最後面的“沙恩霍斯特”號的屁股捱了一發近失彈,差點被炸掉一個螺旋槳。可到了15000碼這個距離上,對雙方而言,這基本上就是在拼刺刀了。
此時,薩摩維爾把艦隊的航向調整到了105度,爭取拉開距離,同時又能保證每艘戰艦的四座主炮炮塔都能對準目標。盧金斯發現英國艦隊的航向變化之後,在三點二十八分將艦隊的航線調整到了125度,仍然向努力拉近距離。也正是這次調整航線,雙方的廝殺總算是進入了**。
三點三十七分,“提爾皮茨”號在第18次齊射的時候打出了一個漂亮的跨射,對面的“勇猛”號差點就被砸中,兩分鐘後,第20輪齊射,“提爾皮茨”號首開戰果,八發炮彈中竟然有兩發命中了“勇猛”號,一發打在了艦首,炸飛了“勇猛”號的鼻子,另外一發打在了靠近艦尾的副炮群裡,引爆了這裡的部分小口徑炮彈,炸死了數十名炮手,最重要的是,這發炮彈引發了大火。
“勇猛”號上的大火成為了招引炮彈的標牌,“提爾皮茨”號接下來的幾輪炮擊都相當精準,連續多次命中“勇猛”號。“俾斯麥”號也在第21輪齊射的時候將炮口對準了“勇猛”號,而不是繼續與“前衛”號鏖戰,並且在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