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冠華,朱榮哲,而黃曉天與嚴宇龍都有自己的派系,就算也是支援談仁皓的,但是卻算不上是談仁皓真正的嫡系人員。而在後方司令部的也就是以雷少卿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將領。航空兵裡面則是由廖漢翔,羅晉明等為代表的與談仁皓關係密切的人員。如果戰後陸戰隊還是海軍的一個兵種的話,那麼韓紹鋒,袁野等人也是談仁皓的支持者。將這些人算上,實際上談仁皓已經團結了海軍中幾乎所有的年輕高階將領,形成了一個以談仁皓為核心的將領圈子,而這就是未來海軍的高層領袖。
有了這條思路,那麼該讓誰獲得晉升,該讓誰獲得獎賞,那就很明確了。可是談仁皓並不笨,既然校長把這麼重要的人事大權交給了他,不但是要讓他培養自己的圈子,還是要考驗談仁皓的胸懷,看看談仁皓有沒有能力維護海軍的團結。也就是說,不可能把好處都給自己人,既然這個蛋糕夠大,那就得照顧一下競爭對手,只是,這只是照顧而已。
海軍中,談仁皓只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姜仲民。從很大的程度上來看,黃曉天算不上是談仁皓的競爭對手,而是屬於談仁皓與姜仲民之間的一股緩衝力量,起到的是平衡作用,而且在還是談仁皓的主要支持者。因此,怎麼照顧姜仲民派系的將領也是個問題,畢竟不可能將這些人都踢出海軍,也不可能完全壓制,必須要讓姜仲民這一派的將領與軍官有點盼頭,然後逐漸牢籠,以維持海軍的團結。
越想,談仁皓就覺得越複雜,晉升與嘉獎名單就越難以確定下來,可他又不得不單獨完成這項工作,甚至不能去找別的人商量。到最後,談仁皓又考慮到了一個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那就是,他有沒有可能,或者說能不能在戰後就接替聶人鳳,成為海軍司令。
首先是戰後帝國海軍的發展肯定會比較艱難,那麼聶人鳳會選擇留下,還是離開?如果要談仁皓來說的話,他更相信校長會留下來。在首相大刀闊斧的改造帝國的軍事體制的時候,為了維護海軍的利益,就必須要有一個強勢的海軍司令。而且,聶人鳳正是海軍的一個優勢,一個可以在戰後維持海軍利益的優勢。
相對而言,嚴定宇的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且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很有可能在戰後就退役,而陸軍中有資格接替嚴定宇的只有施鼐興。可是,不管是從資歷,還是從影響力來講,施鼐興都比聶人鳳差多了。到時候,嚴定宇退役,陸軍就失去了最強有力的領袖,地位必定一落千丈。如果薛希嶽在組建國防部之前就離任的話,陸軍的地位更會繼續降低,只要聶人鳳此時仍然是海軍司令,那麼海軍就會全面超過陸軍,羅雲衝領導的空軍不但稚嫩,而且羅雲衝本人的影響力與地位比施鼐興都要差,自然不可能與聶人鳳較勁,到時候,海軍就會成為三軍之首,成為帝國第一軍種。
聶人鳳已經率領海軍走過了最艱難的幾年,擊敗了所有的外部敵人,而且聶人鳳是堅定的海軍利益維護者,如果海軍需要他留下來,那他就會留下來,繼續率領海軍“戰鬥”下去。可是,到最後,談仁皓也有點不敢肯定校長會不會留下來,因為很多跡象都表明,校長會在戰爭結束後主動退役。
在戰勝敵人之後選擇退役,這是帝國海軍司令官的一個傳統,在歷史上的數十名司令官中,有21任海軍司令是在戰爭勝利後就退役的。總的來說,這麼做可以給更多年輕人機會,同時給人一種開明的感覺,而且海軍的傳統思想與陸軍本來就不一樣,在大部分海軍軍人眼裡,成功身退算得上是軍人生涯的最佳結束辦法了。而且正是如此,在帝國海軍的歷史上,就沒有出現過幾位功高震主,最終倒黴的司令官,這讓歷任帝國首相都相當信任海軍,將海軍當作了帝國利益的扞衛者,而不是像對待陸軍那樣,總會有所保留,總會有所提防,而合作也正是海軍能夠在數百年裡生存下來,而且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現在聶人鳳的眾多安排來看,他不會在戰爭結束後繼續擔任海軍司令,很有可能選擇退役,而且到時他的年紀也夠得上退役的標準了。那麼問題是,在聶人鳳退役之後,誰來出任海軍司令?
談仁皓首先排除了自己,說實話,他太嫩了,帝國海軍歷史上就還沒有過30歲出頭的司令官呢,就算當年的袁皓屹在擔任海軍元帥的時候,也已經是快要到四十歲了。而且,從各方面的條件來看,談仁皓都沒有能力率領海軍走過戰後幾年的艱難時期。
首先是談仁皓的資力,僅僅十年的服役時間,這對一名將領來說確實是太短了。而且,談仁皓大部分時間是在艦隊裡渡過的,不否認,他是海軍最傑出的艦隊司令官,而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