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在這三天的戰鬥中,表現最突出的並不是羅雲衝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而是那些行動積極的戰術航空兵。三天內,一共出動了3184架次的戰術戰機,摧毀地面目標834個,擊落美軍飛機184架,自身損失118架,戰損率3。7%,敵我交換比1。56。而在空戰中,敵我戰鬥機的交換比超過了6。
表面上,戰術航空兵的戰損率要高一點,可戰術航空兵襲擊的多半都是防禦嚴密的軍事目標,特別是高射炮陣地,機場,美軍的車隊等等,而且在空戰中的損失也不小。3。7%的戰損率已經算是相當的低了。更重要的是,戰術航空兵在這三天的行動證實了一點,那就是在對付美國的軍事目標的時候,戰術航空兵,特別是那些掛著炸彈,執行轟炸任務的戰鬥機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
羅雲衝也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二日晚上,他命令戰術航空兵繼續加強轟炸行動,同時還從後方抽調了十個“遊隼”式戰鬥機中隊,以及八個陸航的戰鬥機中隊替換下了部署在古巴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加強了戰術轟炸的力度。隨後,他還命令一批已經完成了改裝的“遊隼”式戰鬥機掛上炸彈,去對付更遠處的美軍軍事目標,擴大戰術轟炸的範圍,利用戰術航空兵來摧毀美國東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
可以說,到此時,帝國航空兵的作戰行動才走上了正軌。到十一月十日的時候,陸戰隊建好了四座新的大型野戰機場,部署到古巴地區的戰術航空兵規模迅速超過了2000架,而當時美國部署在佛羅里達,以及相鄰地區的戰機總數也不到2000架,帝國航空兵首次在作戰飛機的數量上超過了對手。也正是因為戰術航空兵的全力出動,韓紹鋒的陸戰隊工程兵才能夠加快在巴哈馬群島上的施工速度,而隨著戰術航空兵進駐巴哈馬群島,其打擊範圍進一步擴大,優勢也進一步的轉向了帝國航空兵。
同期,羅雲衝手裡的戰略航空兵的實力也得到了擴充,十一月五日,羅雲衝最需要的東西到達了巴拿馬。一支擁有50艘運輸船的船隊為他送來了足足1200架“狼鳩”式轟炸機,這些轟炸機都是被拆成了幾部分之後裝船運過來的,因此首先要在巴拿馬的機場完成組裝,然後再部署到前線去。
兩日後,另外一支船隊到達了巴拿馬,這支船隊迅速透過運河,其目的地是聖地亞哥,在45艘運輸船上全部裝載著轟炸機所需要的彈藥。另外還有5艘運輸船裝載著一條用來生產燃燒彈的生產線,也就是說,帝國將在聖地亞哥建立一條燃燒彈生產線,這樣就極大的減輕了後勤保障的壓力。
十一月十日,運載著用來改裝護航戰鬥機的裝置的船隊到達了巴拿馬,同期送到的還有一批工人。最重要的是,哈飛完成了改裝設計,而按照新方式改裝的“遊隼”式戰鬥機的作戰半徑達到了850海里,可以伴隨“狼鳩”進行全程護航,如果從巴哈馬群島出發的話,還可以伴隨“鵬”式轟炸機作戰。
海軍的承諾兌現了,十一月份,連線著帝國本土與美洲地區的海運能力增加了五成以上,而且到年底的時候,海運能力還要增加五成以上。到時候,羅雲衝就不需要為彈藥物資不夠而發愁,可以盡情的轟炸美國!
第一章 艱鉅工程
在羅雲衝風風火火的恢復對美戰略轟炸的時候,過得最不舒服的肯定就是韓紹鋒了。對韓紹鋒來說,打下巴哈馬群島只是一個開始,一個極為輕鬆的開始,而隨後一個多月內發生的事情,讓他傷透了腦筋。而最讓他頭痛的還是美軍航空兵那持續不斷的襲擊與騷擾。
從佔領巴哈馬群島開始,直到十一月上旬,在巴哈馬群島施工的陸戰隊就沒有過一天的安穩日子。特別是對那些工程兵而言,糟糕的基礎條件成了次要問題,對他們來說,美軍的轟炸機不但有巨大的威脅,而且還嚴重拖延了施工進度。特別是在新普羅維登斯島,陸戰隊的工程兵就差拿起機關槍與美軍作戰了。
巴哈馬群島的基礎條件是相當糟糕的,在幾座由陸戰隊佔領的島嶼上,公路總長度不超過200公里,而且都是極為簡陋的泥土公路,陸戰隊裝備的卡車很難在這些公路上行駛,很多時候,工程兵不得不借用作戰部隊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來運送物資與裝置,另外還不得不安排力量修繕公路,特別是加強路基的承載能力,提高路面的質量,爭取讓卡車通行。除了地面交通系統的問題之外,港口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整個巴哈馬群島中,就只有新普羅維登斯島上的拿騷,也就是巴哈馬群島的首府擁有可以接納萬噸輪的能力,而其他島嶼上的港口都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