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而言,這些“土”武器仍然是很差勁的。
這天晚上的戰鬥中,至少有數百名陸戰隊官兵在反坦克戰鬥中傷亡。最後也正是因為這場戰鬥,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爭論,即有沒有必要研製一種可以供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也就是說,要不要改變帝國陸軍與陸戰隊已經在戰爭中用了好幾年的,由航空兵,以及專門的反坦克部隊來承擔反坦克作戰任務的戰術安排。
在戰爭的前幾年裡,帝國一直不太重視步兵的反坦克能力,主要是帝國本身就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術航空兵,而且戰爭已經證明,強大的戰術航空兵是對付敵人裝甲部隊最有效的武器。另外,到了戰爭中期,帝國也擁有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與反坦克炮,其地面反裝甲能力提高了很多,隨著產量迅速增加,很多時候,甚至能夠為步兵連隊配備專門的反坦克炮。有了這麼多的反坦克手段,當時很多人就堅持認為步兵不需要擁有反坦克武器,而且步兵也不需要與敵人的坦克決戰。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德國,可德國人也最先吃到苦頭。在對俄作戰中,德國步兵多次在面對俄軍的坦克部隊時沒有還手之力,隨即德國就研製了好幾種步兵反坦克武器,包括後來非常出名的“鐵拳”系列火箭筒就是那個時候出現的。相反,在對俄作戰中,因為唐帝國這邊的戰線縱深更大,戰場範圍更大,與俄軍打的多半是野戰,而不是陣地防禦戰,特別是到了戰爭中期,雙方都裝備了更先進的坦克後,就更少打陣地戰了。在此情況下,唐帝國陸軍仍然堅持認為沒有必要為步兵配備反坦克武器。
因為帝國陸戰隊在很多時候是直接採購陸軍的武器裝備的,單獨研製的武器裝備數量很少。特別是在步兵武器方面,帝國陸戰隊幾乎全都用的是陸軍的步兵武器,而沒有單獨研製。因此,帝國陸戰隊也存在著步兵反坦克能力弱的問題。在白天的戰鬥中,或者是在有強大的炮火支援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很不明顯,而陸戰隊多數時候都能夠得到強大的炮火支援,因此之前也沒有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後來,韓紹鋒專門就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的問題向海軍司令部提了一份建議,即在無法立即研製出自己的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時候,應該直接向德國採購“鐵拳”火箭筒,或者是引進生產技術與生產線,儘快為陸戰隊步兵提供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避免在今後的戰鬥中出現類似的問題。
也正是根據韓紹鋒這項建議,帝國海軍首先向德國採購了5萬具火箭筒,以及25萬發火箭彈。這其中反坦克火箭彈大概只有5萬發,另外20萬發都是用來對付堅固防禦工事的火箭彈。後來陸軍也訂購了一批,並且從德國購買了生產技術。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帝國陸軍還研製出了類似的火箭筒,為步兵提供了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手段。這些都是後話了,第一批火箭筒要到十月份的時候才能送到韓紹鋒的陸戰隊,當時韓紹鋒手下的那些官兵仍然得依靠僅有的幾種土辦法在近距離與敵人的坦克決戰。
經過了頑強的戰鬥,陸戰隊官兵堅持到了天亮,當時美軍的先頭部隊距離登陸場不過一公里而已,隨著大批的轟炸機到達,美軍的進攻被迅速擊退。特別是當那些掛著火箭彈的“遊隼”出現在戰場上空之後,大部分美軍的坦克甚至來不及轉向就被擊毀了。同時,向聖地亞哥港的挺進的陸戰隊也在夜間到達了市區的南面,也就是濱海區,距離港口不到2公里。
八日上午,在韓紹鋒得知進攻灘頭陣地的美軍已經被擊潰的訊息之後,立即命令之前一直在聖地亞哥東北方向上的陸戰第33師發動進攻,從東北方向上攻打聖地亞哥市區,吸引美軍的注意力,分散美軍兵力,為南面向港區挺進的陸戰隊提供幫助。在第33師發動進攻之前,羅雲衝派來的200餘架重型轟炸機對聖地亞哥市區進行了一次地毯式轟炸,投下了近千噸炸彈,市區內三分之一的房屋與建築物被炸燬。
到此時,美軍已經沒有可能守住聖地亞哥。在兩天的戰鬥中,美軍傷亡官兵21000餘人,被俘2000餘人,減員近一半,而且在唐帝國航空兵的嚴密封鎖下,根本就無法得到外界的增援,嚴重缺乏彈藥物資。而韓紹鋒的進攻卻一刻都沒有停下來,他的目的仍然是儘快打港口,因為九日晚上,運輸船隊就將把第二批陸戰隊送到,如果到時候他還沒有佔領港口的話,那麼這批陸戰隊就只能到登陸場上岸,而不是在聖地亞哥港直接上岸,到時候又要平添不少的麻煩,同時影響到今後的作戰行動。
八日白天是進攻聖地亞哥的三日戰役中最激烈的一天,美軍也開始拼命了。打到中午的時候,韓紹鋒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