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年,中日甲午戰敗,遂隨其師康有為並各省1300名舉人聯名上書,此即著名的清末“公車上書”。從此開始了他鼓吹變法,高倡改革的政治活動。
1896年,任上海《時務報》主筆,發表《變法通議》、《西學書目表》等,為傳播變法思想做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當時知名的風雲人物。
1897年11月,赴長沙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教學中積極宣傳變法思想,培養出蔡松坡等高材生。
1898年,入京協助康有為等促成“百日維新”。其間,梁啟超活躍非凡,為變法事業鞠躬盡瘁,顯示了卓越的宣傳和組織才能。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亡命日本等地,耳聞目睹西方之學,思想又有新變。在日本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繼續鼓吹變法維新。
從1901年至1903年短短的三年間,撰寫了近百篇文章,廣泛介紹了西方資產階級的學術思想,其人物涉及霍布士、斯賓諾莎、盧梭、培根、笛卡兒、達爾文、盂德斯鳩、康德等、其領域遍及歷史地理、教育、政治,名人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中國思想界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被譽為“輿論界驕子”。
1905年以後,國內革命形勢繼續發展,但梁啟超對清廷心存幻想,思想逐漸落後於時代,成為保皇立憲的積極鼓吹者和參與者。
袁世凱在1896年4月受到監察御史胡景桂的彈劾,指他在小站練兵時犯下“嗜殺擅權”、“剋扣軍餉”,“誅戮無辜”等多條罪狀,榮祿當時視察新軍,為新軍軍容所動,力保袁世凱,袁世凱才得以留任,1896年9月20日袁世凱抵達天津,1896年9月21日晚袁世凱聽到楊崇伊從北京帶來的政變訊息,以為密謀已經洩露,為避免自己被牽扯上叛逆罪,於是將情況告知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失去朝廷政權並遭軟禁。
1895年4月,日本逼籤《馬關條約》的訊息傳到北京,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組織發動下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上書因頑固派的阻撓沒有送到光緒帝的手中,史稱“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失敗後,維新派積極進行宣傳和組織活動,著書立說,介紹外國變法經驗教訓,在各地創辦了許多報刊、學會、學堂,為變法制造輿論,培養人才。維新變法運動逐漸在全國興起。
1895年8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紀聞》,鼓吹變法;組織強學會。
1896年8月,為了宣傳變法而製造輿論中心,《時務報》在上海創刊。
1897年冬,嚴復在天津主編《國聞報》,成為與《時務報》齊名的在北方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陣地。
1898年2月,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學會,創辦了《湘報》。在康、梁等維新志士的宣傳、組織和影響下,全國議論時政的風氣逐漸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變法自強為宗旨的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出版報刊19種。到1898年,學會、學堂和報館達300多個。
1897年冬,德國出兵強佔膠州灣,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在嚴重民族危機的激發下,維新變法運動迅速高漲。康有為上書光緒帝,指出形勢迫在眉睫,如果再不變法,不但國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後來,光緒帝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上《應詔統籌全域性折》,4月,康有為、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
1898年4月,康有為同梁啟超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了“明定國是”詔書,變法正式開始。變法期間,光緒帝先後釋出上百道變法詔令,除舊佈新。
一九零九年,贏臺,傳來了一聲嘆息,“哎!大清國氣數將盡啊!”
一九一二年,深深的紫禁城中傳出了一聲嘆息“哎!也罷,命張謇擬詔書吧!”
紫禁城太和殿門口,一個太監正在宣讀聖旨,跪在聖旨下的是袁世凱!那太監邊讀邊流淚。
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