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的水師戰船,現如今已經開始散開,紛紛在江面上調轉船頭,開始逃離戰場,更有一些戰船乾脆就朝著岸邊駛去,衝到岸邊之後,船上的荊州水軍兵將,紛紛棄船而逃,逃到了岸上之後便頭也不回的逃走。
根本沒人再聽他的指揮,整個荊州水軍,很快就開始陷入了崩潰,徹底的混亂了起來,趙申仰天大叫道:“老天呀!為什麼呀!……”
叫罷之後,朝天噴出了一口鮮血,仰面朝天便摔倒在了甲板之上,他帥船上的親兵趕忙上去救助,調轉船頭也開始後退。
於是吳軍水師頓時士氣大振,如同長虹一般的各自操作著戰船,朝著荊州水軍追殺而去……
第六十九章 襄陽堅城
楚王在王府侍衛的保護之下,被架上了一匹戰馬,從荊州城的西門衝了出去,麾下部將召集了一批兵馬,護著他還有王子王妃,朝著襄陽方向逃去。
整個荊州戰事,僅僅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六萬荊州精銳大軍,便在李霖所率的吳候軍的攻勢面前土崩瓦解,大批荊州兵將真真被嚇怕了,在吳軍兵鋒面前瑟瑟發抖,甚至成建制的投降了吳軍。
就連以前自詡天下第一的荊州水軍,也紛紛放下了他們的驕傲,出現了大批水軍兵將投降吳軍的情況,許多荊州水軍乾脆棄了戰船,上岸逃命,此戰結束的時候,精悍無匹的荊州水軍已經徹底不復存在,僅剩下了極少數戰船,逆流而上逃到了夷陵,但是到了這裡,也已經再無退路可走。
水師都督趙申被手下親兵護著,逃到夷陵之後,一病不起,沒幾天時間便抱恨而亡,死前告知麾下的那些殘兵敗將們,令他們放棄繼續和吳候李霖作對,歸降李霖。
而他手下的兵將們也都很明白,荊州一敗之後,楚王也就徹底完了,既然楚王已經不足持,那麼他們繼續和吳候為敵,也只有死路一條,就連趙申死前都已經徹底絕望,他們也就沒有什麼需要堅持的了。
作為普通的兵將,他們已經盡了他們的本分,現在楚王大勢已去,他們再無必要繼續效忠楚王,跟著楚王一條道跑到黑了,即便是為了自身的前途亦或是性命,他們也沒有再和李霖為敵的念頭了,於是趙申死後,不等吳軍水師殺奔夷陵,夷陵刺史還有荊州水師幾員偏將便主動派人趕往荊州,向吳候李霖投降。
李霖在率軍攻克了荊州城之後,並未下令進行屠城,現如今楚王已經跑了,這已經足夠震懾荊州各地的那些勢力了,繼續屠殺已經沒有任何必要,所以李霖進城之後,便下令不得屠城,但是卻下令將大批聚在荊州城之中的效忠楚王的豪門世家全部抓了起來,控制在了他的手中。
並且入城第二天,李霖便親自下令安撫城內外的百姓,令百業復業,恢復正常的秩序。
荊州之戰結束之後,訊息立即便如同長了翅膀一般的飛向了荊州之地各處,荊州各地的官員聽聞訊息之後,絕大多數都哀嘆了一聲,立即開始寫降表,向吳候李霖表示投順。
李霖隨後派出使臣官員,前往荊州各地開始接收地盤,並且對各地降兵降將進行整編,將兵將分開安置,重新任命軍將,而原來的荊州軍將想要解甲歸田的話,準其歸鄉,有心繼續在軍中效力之人,則全部發往講武堂進行甄選培養,但凡能透過甄選並且最終結業之人,則可以再次被授命編入軍中效力。
至於少數一些死硬到底,不肯投降的地方,李霖則派出李桐、餘虎等人,各自率領一批人馬,前去討平即可,對於這種死硬派,就沒什麼好客氣的了,留下也是禍患,所以該殺的李霖絕不會手下留情。
到這個時候,霹靂雷這種大殺器也已經沒有繼續保密的必要,這種東西本身就是攻城利器,加之這時代沒人知道這種東西的厲害,更被大大的神話,所以在戰場上極為好用,不瞭解這東西的敵軍,往往爆炸聲一響,就立即當成天雷降下,兵將馬上便會作鳥獸散,所以這些死扛著不肯投降的州縣,在吳軍兵鋒面前,根本堅守不了幾天,便紛紛告破。
這時代任何朝代或者是勢力的更迭,都離不開人血,李霖奪控荊州之地,同樣也無法避免這樣的結果。
大量荊州原住民中的豪門世家,成為了這場鉅變的犧牲品,但凡是和李霖作對之人,都會被牽連到他們的家族,並且被連根拔起,李霖也不再血腥屠殺他們,將他們之中的青壯男子盡數發配到了苦役營之中,被送往各地的礦點挖礦去,這也是人力,殺之實在是太過浪費。
永和九年五月,李霖再次率兵離開了已經逐步安定下來的荊州城,率領著四萬麾下的精銳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