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3 / 4)

小說:越滄海 作者:賣吻

起事的時候沒能使用出“把敵人的兵變成自己的兵”這種尤里級別的技能,鬧騰得沒有王小波大罷了。

……

確認了北國的變故之後,以及聯絡了蜀地的各方可用實力,吳越的戰爭機器終於偷偷運轉了起來。在海外殺人放火輪訓數年的吳越軍隊,到了此時才終於徹底安靜下來了,經過數年實戰練兵後淬鍊出來的精銳部隊,全部回到了諸暨大營集結整頓,隨後經過杭州,由錢惟昱分批親自激勵、檢閱、犒賞,然後分別派往各處防區。

十萬北府兵分出了八萬之眾,分四路,在開寶五年入夏之時由盧絳、胡則、孫顯忠、劉彥琛分別率領;部署到了廬州…江州防區、金陵防區、和州…滁州…清流關防區和潤州(鎮江)…揚州防區四段正面,把吳越國如今在淮南的要害隘口與江表咽喉之地盡數護住——在此之間,這支北府兵除了派出去輪流到高麗、麻逸殺人練兵之外,但凡平素休整的時候都是留在杭州駐紮的。此刻主力盡出,只留了兩萬人守衛杭州,顯然是有一股暗流正在湧動。

親從都主力,也被分出了三四成人馬——大約是步軍四軍十六廂、八萬多人,騎軍一軍四廂、兩萬餘人,陸路總兵力十萬,從江表兩浙的傳統防區移出,被派往湖廣。由於氣候的原因,這支部隊會在湖廣渡過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以作最後大戰前的氣候適應。然後在這一年天氣轉涼之後進入雲南。當然了,這些親從都的調動上,外部絕對是看不出什麼大軍發動之前“糧草先行”的蛛絲馬跡的。吳越國數年來在滇北川南陰蓄實力的部署,讓大軍所需軍糧火藥火油戰船駝畜等項均不需要戰時調運,被細作快速偵知其具體動向的機會也要小得多。加上此前兩年親從都對南洋地區輪換用兵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是慣例了,在沒有反面證據的情況下,便是北國細作也不好多事揣測。

吳越人這邊萬事俱備,北朝那邊的局勢表面依然欣欣向榮,整個開寶五年因為蜀地金銀的流入讓北宋的市場和財政顯得頗有復甦之態,至於蜀地的銅錢、絹帛緞匹這些因為蜀道艱難,轉運沉重而暫時運不出來。負責轉運蜀地財富的“日進綱”已然成了押運錢糧的常例——要知道,歷史上蜀地搜刮的財富,可是到趙匡胤死的時候還差一點兒沒有搬完,對蜀地財富的掠奪幾乎成為了趙宋的長期國策,也相當一部分支撐了後來趙宋滅南唐時的軍費財政所需。如今這個時代才掠奪了一年,又怎麼夠呢?

第438章 王小波李順

灌州,地處成都平原西緣,岷江上游,若要和後世的行政區劃聯絡起來,那便是相當於後世的都江堰市範圍了。潤澤著成都平原的岷江,便是從這裡流出群山、隨後在這片川中最肥沃的沃土平原上環繞半周、最後在宜賓與金沙江匯流、流向重慶。可以說,這裡便是天府之國的起點了。

灌州有兩處人間勝景,又恰好分佈在灌州下轄的導江、青城二縣。導江縣內的名勝,顧名思義便是扼住了岷江出岷山之源的古代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了,這座先秦時候前輩們用放火把山石燒灼爆裂的方式施工而成的古拙分水堤堰,成為了千餘年來確保天府之國旱澇保收的民生保障。在沒有修建都江堰之前,因為岷江出岷山山脈時的落差過大,形成懸江,一旦雨量過剩江水便會四處衝突奔騰、為禍不淺。

成都平原的整個地勢從岷江出山口玉壘山,向東南傾斜,短短一百里路的江段,落差竟達百丈之高——基本上就是江水流一丈,地勢就要降一寸,坡度接近了百分之一。在都江堰沒有修建時,每當岷江洪水氾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岷江水患長期禍及西川,鯨吞良田,侵擾民生,成為古蜀國生存發展的一大障礙。都江堰修成之後,分岷江之水勢,調蓄水旱,方才消弭此禍。原本的歷史上,都江堰流域曾經會在南宋末年成為華夏大地上第一個發展出“水力紡車”工坊的地方,體現了華夏大地上最早的資本主義大規模生產萌芽。只是如今這個時空,這個美名自然是被吳越王在嚴州修建的千島湖工程給蓋過了,都江堰所能吹噓的,也就只剩下了歷史。

至於灌州第二大名勝,那便更是人盡皆知——光聽青城縣的地名也知道,這名勝乃是大名鼎鼎的青城山。此山乃是正一道道教祖庭之一;蓋因東漢末年時第一代張天師、正一道始祖張道陵,晚年便是隱居青城山,最後在此羽化登仙的。

南北朝時蜀地宗教並不繁盛,青城山還未能光大,到了大唐立國以來,因為李家皇帝自居為老子後裔,把老子追封為太上玄元皇帝,因此道教大昌,青城山遂變成了不亞於江西龍虎山的恢弘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