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3 / 4)

小說:越滄海 作者:賣吻

朝廷在這些地方的控制力弱小,從當初平將門之亂就可以看出來——三十年前關東平家武士平將門的叛亂,最後是靠另一個平家武士平貞盛討平的,從頭到尾都沒有朝廷大軍什麼事兒。

不過當時的日本朝廷是因為沒錢沒糧沒嫡系武裝,空有大義名分卻無法征討,現在名分到了吳越人手裡,錢惟昱有信心保持分出三萬親從都兵馬為骨幹,以源滿仲、源賴光父子的軍力和薩摩隼人武裝為輔,在兩三年內逐次掃平關東地方的全部割據大名,順帶練兵。而以吳越的國力,錢糧兵器上也絕對是跟得上的。錢惟昱把駐日水師交給盧絳統領,陸軍分成兩部,源滿仲和申屠令堅分掌日本本土的朝廷軍隊和吳越的親從都。至於林仁肇和陳誨這兩個統帥,則是召回吳越另有用途。

這個時代的關東地區還比較貧瘠,武藏野雖然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平原,如今這個時代卻還是一片缺乏治理的沖積沼澤。不過即使缺乏成為產糧區和工礦區的潛力,征服關東至少可以帶來大片的牧區,關東和奧州、蝦夷可以提供的戰馬放牧區容量,至少是區區耽羅島的數十倍。如果短時間內不考慮發展民生的話,放牧牛馬各百萬匹都是有可能的,哪怕是精選地養戰馬,也可以養出三四十萬。一旦這一區塊徹底成型,吳越國的騎軍力量從規模上就可以反超北宋,普天之下,唯有遼國還能在這一指標上壓住吳越。

武備之餘,在離開平安京之前,錢惟昱還關照選子在禮法文治方面多聽從式部卿藤原為時的處置意見。同時藤原為時則根據錢惟昱的授意遙控,在日本朝廷上全面實施“公文漢書”的改革,要求從法理上正式統一,所有政府檔案統統用漢語書寫,所有提交刊印的書籍也全部用漢語書寫。“萬葉假名”等不規範的假名用法全部廢止,即使要用假名書寫也必須使用正規的“拼音假名”。

至今還不會寫漢字的朝廷官員和地方派官必須三年之內學會書寫漢字,否則將遭到罰俸和失去升遷機會的溫和處罰。《漢和字典》在日本推廣八年,和吳越的通商滲透整個畿內和西國,因此如今這樣的官方改革舉措也還算是比較溫和的了,應該不至於出什麼大亂子。有錢有兵在後面撐腰,所有的改革都會比較好辦。

財政方面的改革,無非是朝廷直領的畿內土地,乃至滅了藤原北家之後沒收得到、充入官田的莊園,全部進行了免役法改革,廢除朝廷直屬領地修政府工程時的徭役,改為以糧米僱傭幹活,力役口糧也全部是官府提供。這一項地方上的豪族暫時沒有藉口反對,而且也沒有觸動地方豪族的利益,從長久來看卻會導致那些稅賦徭役條件苛刻的名主莊園出現逃奴增多的現象,一旦人口流動起來,日本的莊園分封制也就漸漸瓦解、逐步被中國的制度同化。

至於藤原為時本人,他也算是鐵了心死抱錢惟昱的大腿,他能夠八年內從一個“禮部員外郎”一直做到“禮部尚書”,如果不是抱對了大腿,絕對是做不到的。當錢惟昱暗示他:他那個今年五六歲的女兒阿紫,七八年之後就會被錢惟昱納入後宮當個妃子,藤原為時就更加死心塌地了。

……

花開兩頭,各表一枝。錢惟昱把日本的事情丟給屬下去操辦,自己回到吳越之後,馬上就面臨了“響應柴宗訓、趙匡胤號召,討伐叛逆李重進”的問題。才歇腳沒多久的林仁肇馬上帶著一部分輪休的親從都部隊,大約三萬之眾,開赴金陵、潤州戰場。

因為和李重進早就有密謀協定,金陵城和潤州城根本沒有李重進嫡系的精銳部隊,無非是數千不待見的、本來就被李重進認為“養著也打不了仗、只能白費糧食”的前南唐老弱病殘降軍,外加一些裝模作樣的團練兵。連錢財和軍糧都大多被李重進搬到了江北的揚州、徐州等處屯駐——這樁事情倒不是說李重進覺悟有多高,真的死心塌地陪著錢惟昱設局,而是雙方既然都已經開誠佈公談過了,李重進自忖絕對沒有實力頂住兩面夾擊,與其被揍一頓再交出江表之地,不如自己自覺,還可以多儲存一些戰鬥力。

這般運作之下,雖然李重進沒有交代金陵守軍一旦遇到吳越軍隊進攻就主動投降,這支兵馬的抵抗依然非常渺茫。被丟在金陵鎮守的李煜,僅僅被圍了一個多月,付出了城內守軍兩三千人傷亡、圍城吳越軍僅數百人傷亡的裝模作樣代價之後,就宣告投降陷落,這座雄鎮東南的古都,在兩年之內第二次易手了。在金陵“光復”之前,潤州和州這兩個小州城更是分別只抵抗了一週和十來天的時間。吳越軍十一月初出兵,在過年之前就結束了戰鬥,把江表三州收入囊中,有了採石磯、瓜洲渡這兩個北人進攻江南必須扼住的江防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