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2 / 4)

白龍人的後人也料想不到,它們最初發明文字僅僅只是為了給自己儲藏的食物做個簡單易識別的標記而已。這種標記卻漸漸成為了種群內部用來傳遞資訊的工具,而且隨著食物問題逐漸解決,在將近八百萬年的演化後,白龍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到了二十七歲,隨著白龍人大腦腦容量開始擴充套件,文字的傳承也終於開始有了較為固定的社會形態,在白龍人種群中,開始出現了固定的三到五隻負責記錄亂石陣陣型的大齡長輩,它們專門負責教育後輩識別亂石陣,這些智力較高的白龍人能夠發出200到300千赫頻率的聲音,其聲音組成也是由發聲、音節、單詞、句子、段落和上下文等6個階段組成,複雜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現實地球的海豚,而在音節上,白龍人的語言音節則達到了複雜的二十四種,每一種都對應一種色彩。白龍人是透過色彩和音節之間的對應關係來傳遞資訊的。

比如說,海藍色這種顏色在白龍人的語言中發音為“咕茲”,而白龍人連續發出四聲“咕茲”,也就意味著“海藍,海藍,海藍,海藍!”意思就是四個方向都看到藍色,所以這就代表著大海。

章三十三 廣角視景和智慧指數

而如果海洋的某一側發現了一座島嶼,則島嶼的方向與島嶼單詞在句子中的排位有關,島嶼的發音為“庫茲呀茲”,從顏色意義上來說是“上白色下綠色”,白色代表著山頂上的積雪,黃色代表著雪線下方的植被,上白下綠代表著島嶼,而如果白龍人的話語中出現“咕茲,咕茲,咕茲,庫茲呀茲”,則意味著在海洋的西面有一座島嶼。前面三個咕茲分別代表以順時針看海洋的方位,所以分別代表北方,東方和南方,而庫茲呀茲在最後,也意味著是西方。

而這種文字要寫在地上,則需要先用亂石陣排出一個代表主語的圖案,然後這個亂石陣從側北面開始看起,分別在石頭陣上的石頭上塗抹藍色、藍色、藍色、白綠色五種顏色。

這種與人類世界大相庭徑的語言出現的主要原因還是與白龍人的眼球視角有關,人類的眼睛能夠看到的是一個平面,而白龍人由於能夠飛天,它們看地表事物時的視角是180度的半圓,類似於廣角鏡頭的呈現效果,它們視野比人類更開闊,所以文字也能夠以三維呈現。

而這樣的文字表達對於尋常的人類來說是匪夷所思的。

文字的出現是進化樹上的一個巨大的變動,因為文字的出現代表著除了基因進化之外的另外一條進化道路開啟了,那就是文明的進化。

人類的進化一直有兩條道路,其中一條是從遠古生物時代開始的基因進化道路,人類畢竟屬於生物,基因進化是人類的進化方式,但是這種進化極其緩慢,人類的大腦想要多進化出一立方厘米的空間需要約莫二十萬年的時間,而由於女性盆骨大小的限制,現代人類的大腦已經停止進化地更大,因為更大的大腦頭骨意味著難產機率更高,這樣一來人類在出生之前就會難產而死,所以人類的大腦被女性盆骨大小所限制了。

人類大腦進化被限制,人類就不得不採用文化這種後天的傳承性文化來彌補,文化的實質是一種經驗的表達,透過約定俗成的具有象徵性的工具來把一個種群內的成員用器官感受到的各種刺激的經驗和記憶進行記錄,並且透過“教師”這種承擔文化傳承任務的種群成員將文化傳遞教授給大腦一片空白還沒有接受思想經驗灌輸的幼年個體來避免其重複前人的實踐探索。

如果沒有思想的進化,則人類就只有基因進化,每一代成員都將只是重複上一代的探索行為,成為一種差異極小的輪迴。

同時,人類大腦二十萬年才能夠有較為明顯的大腦基因進化的模式也註定了人類無法靠自身進化來和智力以指數式增長的人工智慧進行抗衡,而且靠基因自身的進化,需要二十萬年才能夠有較為明顯的變動,對於社會資源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尤其是在工業文明階段,讓人類基因自然進化,需要消耗二十萬年的工業文明水平的地球資源,那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人工智慧的發展突破,即便到人類把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殆盡的那一天,人類的大腦也不會有多少改變。

人類的思想進化是進化樹上的一個拐點,代表著不同於基因的另外一種東西也開始了進化,那就是“思想”,思想這種物體極其容易生存,紙張,樹葉,竹籤,沙灘上的圖案,都能夠成為它們寄居的場所,而且思想容易儲存,哪怕學習思想的智慧生命個體死亡,它們的後代也能夠透過書籍文字重新獲得與上一代幾乎相同的思想理論,思想這種物種的穩定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