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我這個老闆的?
估計一輪折磨下來,所有人都會回答,桑德芙比奇……
來自日本的遊戲架構師井上嚴雄和美工松本吉野,陪同坐在楊雲的下手,今天在面試時,他們倆會在技術層面對應聘者進行測試和篩選。
“各位領導好!我是京城理工電腦科學工程系的劉天重,參加工作半年了,在京城電子工業總公司技術實驗室做研究員……”
“大家好!我叫方近東!畢業於哈工大,三年前分配到哈工機床廠,主攻電氣自動化和數控操作,精通微控制器程式設計……”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
技術問題,基本上就是兩個日本人問,應聘者回答,翻譯在中間協調,當然大多數情況還是用英語交流,除了幾個工作稍早的應聘者不會說英文外,大學畢業的學生基本上都可以和日本人比較流利地對話。
楊雲沉默著翻看簡歷,對他來說,只要技術不太差,能夠做出基本的遊戲底層程式碼,都是透過的。
因為遊戲最重要的創意都在他自己的腦子裡,隨隨便便拿出來幾個,就可以讓這群熱血的年輕人忙上半年,楊雲暫時不需要安排遊戲策劃師之類的崗位。
楊雲要的是技術之外的東西,比如說,社會關係,帶來的資源,與人交流的能力,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忠誠度,只要這些過關了,就沒問題。
至於之前想好的刁難,咳咳,楊雲實在是下不去手,那太殘忍了,他雙手捂臉,簡直無法直視……
日本人很盡責,他們不知道楊雲的真正意圖,使出渾身解數,想要在這二十多個應聘者中挑出最佳員工,讓老闆滿意。
豈不知正是因為這樣,要求嚴苛的日本人,讓所有的應聘者全都產生了厭惡感,但同時也有理性的應聘者認為,這種近似苛刻的嚴格要求,在嚴謹的IT研發中是很有必要的。
日本的軟體外包制度嚴格,很有一套方法,在後世能與歐美軟體外包相抗衡,這也是不無道理的,楊雲清楚的很。
楊雲最終定下來5個人。
方慧敏,他的助理秘書,負責整理公司日常事務,向他彙報。
方近東,來自哈工大的東北大漢,哈工機床廠派到京城出差的資深微控制器專家,擔任了研發部門的副主任,給遊戲開發架構師井上嚴雄當副手。
張國強,清華計算機系大四的學生,還有半年畢業,在龍騰公司兼職,楊雲給他的承諾是三個月出成果,不出成果來去自由,不會耽擱他的畢業。
項天,中央美院畢業,分配到京城美術廠做兒童電影的插畫,人老實可靠,跟著松本吉野學習軟體裡的美工製作。
江少雲,京城青年報的記者,因為披露過某些黑暗事件,被莫名打壓和調動崗位,最後一氣之下辭職下海,被楊雲收入麾下,負責營銷。
這五個人,加上兩個日本專家和楊雲,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