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是坐在背後的一個不認識的女生,然後,就是一根纖細的食指伸到他眼睛的下方。
呂孝心領神會,知道她的意思,這是在問他選擇題第一的答案,因為他選B,所以就伸出兩根指頭去給那個女生看,然後,那個女生就用這種划拳的方式跟呂孝把所有選擇題總共十幾道的答案都對過了,一直都是那個女生索要呂孝的答案,呂孝才懶得去對答案自找煩惱呢,套用餘在尾的那句老話:“做出去的題目潑出去的水,誰有神氣去檢查它?更不要說對答案了,萬一對出不同的答案,那不是要花時間花精力去想一想嘛?簡直是自找麻煩!”不過女生就是女生,婦道人家,小氣。
鈴鈴鈴鈴鈴鈴鈴,語文考試結束了,呂孝應聲而起,誰知道?一步還沒來得及邁出去,一個香噴噴的女生頭就撞到了胸口,就是背後那個找他對答案的女生,一頭齊耳短髮,呂孝一看到她勾著頭呢呢喃喃的樣子就知道,她那是在對古文默寫題的答案,因為,語文試卷只有選擇題和古文默寫題是客觀題,可供同學們對答案。
呂孝朝她的臉上看過去,但是被她垂著的頭髮擋住了,只看得到她的那張嘴在唸啊唸的,那張嘴是那麼的長,呂孝初步目測了一下,一寸倒是不到,半寸那是足足有餘的,可見這個女生是一個嘟嘴巴女生。
隨後就看到,她把舌頭一吐,然後上牙咬著下嘴唇憋住笑容,聳著肩膀縮著腦袋走掉了,回到她自己的座位上去收拾卷子了,而呂孝當然是一溜風飆掉了,昂首闊步揚長而去。
你們當然不知道了,那個女生為什麼會看呂孝的古文默寫題看得吐舌頭?看得含笑?她自己知道,呂孝本人知道,我說書的當然也知道了,那就聽我來細細的講給你們聽吧。
高考語文的古文默寫題一共有六個空缺要填寫,而考生只要挑選其中的四個空缺填寫就可以了,因為這一題的分值只是四分。
一般的同學,如果是珍惜分數的,就是六個空缺都能填寫出來,它都只會挑選其中四個把握最大的來填寫,生怕因為多填了又填錯了而反而扣了分,那不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嗎?
而呂孝不是那種人,他就只要好玩就可以了,所以每次考語文,他最喜歡做的就是古文默寫題,不但可以亂填著玩,而且分值還不多,不就是四分嗎?我呂孝難道還靠這幾分過日子?何況我又不是能吃到四分的人才!
作文雖然也是主觀題,也可以亂寫,但是如果不寫千篇一律的客套話就會被打成低分,連基礎分四十二分都拿不到,划不來,所以他不敢亂來,由此可見,他也是一根欺善怕惡的狗骨頭,只敢欺負分值低的古文默寫題,而且要欺負就欺負個盡興,欺負個痛快,四分他一分都不要,只要高考不這樣的開玩笑不就可以了嗎?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著實表裡如一了一次。
就以這次摸底考試的古文默寫題為例吧,來看一看呂孝是怎麼填空的。
第一道題,摘自於王勃的《滕王閣序》的頭號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題目中空缺的是下聯,呂孝當然填得來了,不就是“秋水共長天一色”嗎?作為一個江西學子,如果連這一句都默寫不出來的話,在初中就已經被語文老師給活埋掉了,哪裡還有命來參加高三下學期的摸底考試?但是,你們要知道,呂孝不是正經人,白送的一分也不要,揮筆填上去的是:“牛頭跟馬面親嘴”,合起來念,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牛頭跟馬面親嘴”。
再來看第二道題,擷取的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面的最後一個片段,先聽我念出來: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題目中空缺的是“不足為外人道也”那一句,呂孝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背誦過古文名篇,但是也隱隱約約知道這一句要填的大概就是那麼個意思,只是不知道具體的語句是怎麼樣的,所以他當然不能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了,填上去的不是“不足為外人道也”,而是:“收銀臺有請壯士”。
第三道題呢?摘自於李清照的《聲聲慢》的前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題目中空缺的是前兩句,呂孝對這幾句詞印象特別深,還一度因為這三句詞而暗暗意淫李清照,但是,他早就想到了比李清照原詞更絕妙的語句,所以就手心癢癢的,正如包回學香港話所說的那樣,“機不可西,西不再來”,所以又放棄了兩分,填的不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而是他自己杜撰的兩句:“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合起來念就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