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2 / 4)

小說:清史稿 作者:無邊的寒冷

五十分;

博羅爾偏西四十三度三十八分;

巴達克山偏西四十三度五十分;

塔拉斯河偏西四十四度;

布嚕特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

安集延偏西四十四度三十五分;

什克南偏西四十四度四十六分;

那林山偏西四十五度;

斡罕偏西四十五度九分;

鄂囉善偏西四十五度二十六分;

納木幹偏西四十五度四十分;

霍罕偏西四十五度五十六分;

塔什干偏西四十七度四十三分;

瓦寺偏西十二度五十八分;

木坪偏西十三度三十七分;

沃克什偏西十三度五十一分;

三雜谷偏西十三度五十六分;

小金川美諾偏西十四度七分;

布拉克底偏西十四度二十二分;

金川噶拉依偏西十四度二十九分;

黨壩偏西十四度二十九分;

金川勒烏圍偏西十四度三十四分;

巴旺偏西十四度三十四分;

綽斯甲布偏西十四度四十四分;

明正偏西十四度四十九分;

革布什咱偏西十四度五十一分。

右乾隆時憲所增。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二

天文二

△儀象

漢創渾天儀,謂即璣衡遺制,唐、宋皆仿為之。至元始有簡儀、仰儀、闚幾、景符等器,視古加詳焉。明於北京齊化門內倚城築觀象臺,仿元製作渾儀、簡儀、天體三儀,置於臺上。臺下有晷景堂、圭表、壺漏,清初因之。康熙八年,聖祖用監臣南懷仁言,改造六儀,曰黃道經緯儀、赤道經緯儀、地平經儀、地平緯儀、紀限儀、天體儀。五十二年,復將地平經、緯合為一儀。乾隆九年,高宗御製璣衡撫辰儀,並安置臺上。今考各形制用法,悉著於篇。

黃道經緯儀,儀之圈有四,各分四象限,限各九十度。其外大圈恆定而不移者,名天元子午規,外徑六尺,規面厚一寸三分,側面寬二寸五分,規之下半夾入於雲座。仰載之半圈,前後正直子午,上直天頂,中直地平。從地平上下按京師南北兩極出入度分,定赤道兩極。次內為過極至圈,圈周平分處,各以鋼樞貫於赤道二極。又依黃赤大距度,於過極至圈上定黃道南北極。距黃極九十度安黃道圈,與過極至圈十字相交,各陷其中以相入,令兩圈為一體,旋轉相從。黃道圈之兩側面,一為十二宮,一為二十四節氣。其兩交,一當冬至,一當夏至。次內為黃道經圈,則以鋼樞貫於黃極焉。圈之徑為圓軸,圍三寸。軸之中心立圓柱為緯表,與經圈側面成直角,而黃道圈經圈上各設遊表,儀頂更設銅絲為垂線。全儀以雙龍擎之,復為交梁以立龍足。梁之四端,各承以獅,仍置螺柱以取平。垂線有偏側,則轉螺柱,垂線正,則儀正矣。用法,欲求某星黃道經緯度,須一人於黃道圈上查先所得某星之經緯度分,其上加遊表,而過南北軸中柱,表對星定儀;又一人用遊表於經圈上過柱,表對所測之星,遊移取置,則經圈上游表之指線定某星緯度。又定儀查黃道圈兩表相距之度分,即某星之經度差。或測日月,以距星為比,亦如之。

赤道經緯儀,儀有三圈,外大圈者,天元子午規也。以一龍南向而負之。規之分度定極,皆與黃道儀同。去極九十度安赤道圈,與子午規十字相交,恆定不動。圈內規面及上側面皆鋟二十四時,時各四刻。外規面分三百六十度,內安赤道經圈。以南北極為樞,而可東西遊轉,與赤道圈內規面相切。經圈徑為圓軸,軸中心立圓柱,以及遊表、垂線、交梁、螺柱等法,皆同黃道儀。用法,若測日時刻,則赤道圈上用時刻遊表,即通光耳,對於南北軸表,視赤道圈內遊表所指,即時刻分秒。若諸曜經度,用兩通光耳,即兩徑表,在赤道圈上一定一遊。一人從定耳窺南北軸表,與先得星相參測之;一人以遊耳轉移遷就,而窺本軸表與所測參相直,視兩耳間應赤道圈上之度分,即兩經度之差也。緯度亦以通光耳於經圈上轉移而遷就焉。務欲令目與表與所測相參直,視本耳下經圈在赤道或南或北之度分,即所測距赤道南北之度分也。

地平經儀,儀只一地平圈,全徑六尺,其平面寬二寸五分,厚一寸二分。分四象限,各九十度。以四龍立於交梁以承之。梁之四端,各施取平之螺柱。梁之交處安立柱,高與地平圈等,適當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