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要是個小個子的話,你就得推擠上前。”既然他沒能耐大步向前,又覺得自己受到考驗和催迫,他從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沖沖撞撞擠上前去。
幾個弟弟和朋友們至今還記得他總是那麼煽風點火、指手劃腳,充當首領。
他要當橄欖球四分衛和棒球投手和游擊手,很能說明他的性格特點。
在某些重要方面,福克納家所有的男孩全是母親的孩子。跟他們一家人(尤其是威廉)非常熟悉的菲爾·斯通認為,所有的男孩都領受到他們母親的嚴厲管教,對之既怕又恨。莫德是個漂亮女人,眉清目秀,輪廓分明。她的眼睛黑得連瞳仁和眼球虹彩幾乎連成一色,和福克納一家人的淡藍眼睛形成對比。她的臉從額頭而下,從小小的下巴和嘴而上,彷彿匯合在兩隻眼睛上,突出了眼睛的美。兩眼清澈有光,熱情而堅定,有時微含笑意,但總是目光敏銳。儘管她父親遺棄了母親以後的歲月過得很艱難,她堅持實現了大學畢業的雄心。那段生活經歷使她珍視教育,也為自己的追求和毅力而沾沾自喜。
既是個頗有天份的畫家,又是個嗜書如命的讀者,她在兒子們上學之前就教他們認字讀書。她循序漸進地指點他們,從最淺的讀本開始,經過《格林童話》,直至各種經典作品,包括狄更斯,使他們個個都走在同班同學前面。這麼一來,她灌輸給他們“對文學歷久不衰的熱愛”,並且使他們意識到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催人淚下,或給人“忘乎所以的喜悅”。此外,她也傳遞給他們一整套明確的期望:他們必須學習得既快又好;他們應該接受世代沿襲的種種虔敬恭順;他們生活要有節制有毅力;他們應該給她真情摯愛。
雖然比沉默寡言的丈夫來得熱情親切些,但是慣於剋制自己,也會嚴厲得毫不留情。隨著歲月的流逝,她丈夫開始賺錢愈來愈少,喝酒愈來愈多,她卻堅守自己的信念。“不要抱怨——不要辯白”,是她用紅筆寫好掛在廚房爐子頂上的信條。
雖說體育運動威廉也一學就會,他對促進想象力的活動比對長個子、添力氣的活動更加喜歡。在鄰近的森林裡,例如他後來買下的謝戈格廬屋後那座樹林,他把老的遊戲改動一下規則,重劃一下邊線,設計出新的玩法。他跟弟弟、堂兄弟們和他們的玩伴一起追蹤小動物,或者互相跟蹤;尋覓珍禽的藍色鳥蛋;或者玩各式打仗遊戲,或者捉迷藏。別的樂趣都和屋頂閣樓、門廊和陰雨天有關,也和他姥姥利拉·巴特勒有關(他管她叫“捏泥巴姥姥”)。
捏泥巴姥姥對老上校的興趣幾乎等於零,她女兒深惡痛絕男人一打獵就喝酒、出言粗俗,她大有同感。她為人極度虔敬,她真的不太需要男人,也許有一部分原因在於,一個男人遺棄了她,害得她不得不放棄到羅馬去學雕塑的獎學金。不過,她懂得怎樣畫圖、畫油畫,更不說怎樣雕塑;而且只要她懂的,她就對它一往情深。
早先她經常上女兒家作客,1902 年她帶著畫架搬來常住了。她的來臨雖說絲毫不能緩解默裡和莫德之間的緊張關係,但對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大有幫助。她特別喜歡那個長得像母親的孩子威廉。她替他雕了一個9 英寸長的玩偶,穿一套警察制服,連黃銅紐扣也不缺。威廉給它起了個愛爾蘭名字帕特里克·奧利裡,帶著它到屋頂閣樓裡,編一些有關它的故事,以消磨陰雨天的時光。在捏泥巴姥姥的教導下,加上他的敏學,很快他就學會了畫圖。
她在1907 年7 月7 日去世。就在她死前的幾年裡,她有時幫著他指導小夥伴們,在前院裡搭建小村落。有一個參加過的人說到當時的情景:他們用棒頭、草、石塊和玻璃“搭人行道、街道、教堂和商店。威廉和他姥姥都很會將就湊合,善於利用手頭現有的材料……完成這些小工程,威廉總是領頭的。他有著他姥姥那份製造東西的藝術才能,即使在那時候,他的想象力已經很明顯的了。”從這個喜歡畫圖和搭建小村落的小男孩身上,我們已經大致看出他今後的風度;到他上了學,在學校裡變得好動而安靜不下來的樣子,我們更能直接看到未來的跡象。威廉在1905
年8 週歲生日,開始上一年級,後來跳過二年級,在三、四年級始終是個優秀生。
儘管他對繪畫和看書特別感興趣,所有課程他全拿到好分數,品行也得優。在家裡,他完成指定的雜差,也不必反覆催促。然而到10 歲上四年級的時候,他的態度開始變了。他只做在學校保持名列光榮榜、在家裡免惹麻煩而非做不可的事,他變得愈加不聽話,愈加沉默了。
在牛津鎮的公立學校裡,威廉從沒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