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之彌堅,傑生則恨之入骨。愛與恨都源出康普生夫婦給孩子們造成的創傷。或者說,每個兄弟的不滿都發洩在凱蒂身上,從他們對她的不同呼喚可以看出。
福克納談到凱蒂總是一往情深,他以她為想象中的姐妹,“心智的女兒”,是他自己的不滿的產兒,因此是他的“美人”和“寶貝”。是凱蒂,說得更確切些,是福克納對凱蒂的感情,把一則原名《暮色》的短篇故事發展成長篇小說《喧譁與騷動》。“我太愛她了,不能讓她只活一個短篇故事的時間。她應得的不止那些。”
這樣,他幾乎是身不由己地把它寫成了長篇小說。
福克納一方面突出自己對凱蒂這個人物的愛,一方面指出越寫越長的另一原因,是寫作技巧上的原因。他老是說這部小說是需要講四遍的故事。介紹本吉的感受時,福克納覺得“不可理解,連我都說不清是怎麼回事,所以不得不再寫一章。”因此,第二部成為第一部的解說和對位,第三部又成為第二部的解說和對位。本吉是白痴,很天真,只有刺激和本能的反應。昆丁是個古怪的唯心論者,用思想塑造感覺和感情,將他們化為頹廢的詩意散文,充滿了古怪的比喻和模式。傑生是唯物論,用俚語黑話發洩憤怒和自憐。故事從本吉的遙遠的陌生世界,進入昆丁的私密的主觀世界,又進入傑生的卑微的常識世界。傑生的一段比較合乎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