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功。〃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註釋】誠:真實無欺,守信無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以誠待人。

誠是做人處世的根本,也是成全事物的保障。曲能友誠。己誠之曲,彼亦誠至,則全於誠!常言道:〃至誠如神〃。《中庸》雲:〃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其生物不測。〃不貳即是誠。天地以至誠不移之德生物,人能法天至誠,則行主忠信,天且助順,人且助信,故誠者,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成己而又成物,故全而歸之。若夫罔者,專務自欺以欺人,所謂〃自作孽,不可活〃,非有上罰,必有天殃。

意譯



 曲己從道則全,枉意從理則直;低窪則能充盈,敝舊反能生新;執一綱則能得其目,迷於繁瑣則惑其根本。

因此,聖人遵循道作為治理天下的正規化。

不固執己見,方能全面明察;

 不自以為是,方能是非昭彰;

 不自我誇耀,方能顯現功績;

 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長進。

  正因為他不與當然之道抗爭,所以天下無人能和他爭。

 前人所謂曲己從道則全的話,豈是空話嗎?

 為人處事能出於至誠,圓滿周全的結果將可得而歸之。



 原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失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註釋】希言:少說話。這裡是指少主觀妄為。自然:自成、自化之意。飄風:強風,大風。終朝:一早晨。

此是借天地行為以喻人不可暴肆妄為,謂聖人應行無為之治,而任由百姓自作自成。嚴復說:〃萬物無往不復。飄風驟雨,往往盛且疾,故其復亦神而速。〃

【漫談】自然而然,是天下事物各自進化的最優解。因為它是事物各自與客觀外界方方面面長期磨合的結果,所以它們就如同遺傳基因一樣,具有廣泛、長期、頑強的適應性。而人們有意而為的行為,在某一方面,某一時期,可能有其明顯的效能,但其後,它的副作用,它的負面效應就會顯現出來。

一些使人類的經濟合作與相互交往井然有序的行為規則,就是在人們的知識和理解的範圍之外,由〃看不見的手〃編導而成的。所以,自發的經濟是周全而有效的經濟,自然的規矩是周全而有效的規矩。有人說,人類制度的一個根本保障在哪裡呢?就是在人與人之間、社群與社群之間、村落與村落之間,有自發形成的生活、經濟交往活動,這種自然的活動漸漸地會形成一種規矩,這種規矩,它會逐漸擴充套件,而擴充套件的秩序最後連成一片,這就是文明的秩序。

這種擴充套件秩序並不是人類的設計或意圖造成的結果,而是一個自發的產物:它是從人群無意之間遵守某些傳統的、主要是道德方面的做法中產生的,它處在人的天性和理性之間,它是個人天性行為在與他人天性行為交往中,用自然理性平衡其利益和衝突使之達到和諧的結果。其中許多做法可能與人們現有的道德價值觀並不相附,但是人類卻恰恰是透過遵循了這些做法在過渡著進化。所以,我們不應利用某種理性設計的道德體系去顛覆這一傳統,而應從形成這種秩序的傳統中得出道德結論。正象休謨所謂,“道德準則……並非是我們理性的結果〃。

當然,在現今社會中,無論是經濟或是規矩,並不能完全是放任自流。市場經濟所造成的環境問題、物質不平等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以及資源浪費、人的技能天賦的不能充分發揮等等,表明國家對經濟和秩序的干預是有其客觀存在的理由。也不可否認,若是抱著審慎謙恭的態度,採取點滴改進的方式,理性在傳統秩序與道德原則上也能發揮其指導作用。但那些管理,只能是在其尊重社會自然、自發基礎上的扶助措施,故而與其自然而然的原則並非是水火不相容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