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九龍大街上招搖過市,當起了李嘉誠長江廠的義務宣傳員。而義大利進口的高檔塑膠花居然在英資百貨連鎖店被束之高閣,無人問津。李嘉誠大獲成功,所有一切均源於他當初因地制宜而擬定的“低價位,多銷點”的經商之策,如果他不把價位走低,也許產品剛出廠便會遭到義大利產品的無情衝擊。
總之,這次李嘉誠成功了!
29、老廠房創奇蹟,長江塑膠廠蜚聲東南亞
在一陣脆亮的鞭炮聲中,一方新匾掛上了宵箕灣工廠的大門,上寫“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李嘉誠在簇擁身邊的員工中間高高地舉起手來,對趕來祝賀的兄弟廠家代表拱手為禮,大聲地說:“咱們長江廠從今天起更名為工業有限公司了,我們能有今天,與今天到此祝賀的各廠家積極支援關係很大,從今以後,讓我們各廠團結起來,在香港創出一方嶄新的天地!”四周頓時響起震鳴般的掌聲。
這一天是1958年1月20日,李嘉誠又一個新的起點。
如果說到義大利學習塑膠花生產工藝是李嘉誠轉敗為勝的根由,那麼以低價位產品暢銷香港,擊敗米蘭名牌產品就成了他贏得塑膠花龍頭老大桂冠的良好開端。在償還了所有外債以後,李嘉誠再獲滾滾財源,讓他更加如虎添翼。所以他才決定把從前的一家小廠擴充套件成二百多人的中型公司。他的長江公司無論從人員還是裝置上,均已經超過了從前他曾經供職的萬和塑膠有限公司,在香港三百多家同類大小企業中堪稱翹楚。就在這時候,李嘉誠決定把他們的產品打到東南亞各國去。公司銷售科增加了十幾位推銷員,李嘉誠派他們分頭到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去,這些推銷員也象李嘉誠當年一樣,人人背上長江公司的塑膠花樣品,到各國去遊說推銷,悄悄佔據各國的商場。由於李嘉誠公司的產品越來越好,而價格也愈來愈走低,所以不但上述各國購進量可觀,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不丹、越南甚至印度等國也紛紛有訂單飛到香港的長江公司銷售科。
就在李嘉誠處於事業上升期的時候,也不時聽到一些讓人不快的訊息。一天,秘書把一張《商報》送到他的辦公桌前,“董事長,您看,現在有人在報上罵咱們了!”李嘉誠拿過來一看,原來有人發表文章攻擊李嘉誠:且看長江公司的真面目!那人竟然如此寫道:“休看李嘉誠現在呼風喚雨,到處以他的塑膠花譁眾取龐,招搖過市。其實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也從來不是什麼精通塑膠製品的技術權威。如果翻開他的歷史就會讓人吃了一驚,他原來是西營盤一家茶樓的小夥計,喜歡跳槽的李嘉誠先是在當茶樓夥計,後來又跑到中南錶店當了打雜的小廝。本來可以在舅舅辦的錶店裡紮下根來,沒想到一年不到,他再次跳槽到一家五金廠當推銷員,這也不能讓他安心就業,後來他發現塑膠業在香港走紅,於是再從萬和塑膠公司跳槽出來,成了現在長江公司的小老闆。……”
李嘉誠猜不出化名寫文章攻擊自己的究竟是何許人?也許是同行出冤家?也許是他這次因塑膠花奪得豐厚利潤惹惱了哪方神仙?李嘉誠讀了報上的文章,非但沒有氣惱,反而笑了一笑,對身邊的秘書說:“他說的一點不差,我當年就是喜歡跳槽,這說明他真的瞭解我。如果我不跳槽的話,就不可能有我李嘉誠今天的長江公司嘛!”
秘書指點著報紙說:“可是在這裡呢,這個人竟然大講咱們長江公司的壞話,說明他仇視我們今天的成果。這是不能容忍的!”
李嘉誠再讀下去,果然發現那人繼續攻擊他剛剛掛牌不久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文章說:“李嘉誠的塑膠花在香港轟動了一陣,可是,這些產品之後又是一幅什麼樣的背景呢?如果大家有興趣到長江公司去看一看,就會大吃一驚地發現,李嘉誠所謂的公司,其實不過就是一個大雜院。不但所有廠房都是破爛陳舊的,就是生產塑膠花的裝置,也沒有一臺是貨真價實的,都是一些塑膠廠淘汰下來的廢舊機器,被他買到手以後,修修補補,勉強維持生產。我們真為那些購買長江公司產品的顧客捏一把冷汗,他們根本不知道,像李嘉誠那樣破破爛爛的廠房和家當,又怎麼能夠生產出敢與義大利名牌產品相抗衡的塑膠花呢?……”
李嘉誠震怒地把手中報紙拍在桌上,被人惡意攻擊他視若性命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這位性格溫和的老闆就再也無法容忍了,他拍案而起,說:“不像話了,市場上的產品靠的是質量,靠的是信譽,如果有人不服氣,本來可以透過自家產品在市場上進行比試。如果我李嘉誠的長江公司比不過質量,我情願甘敗下風,甚至我還可以像前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