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有很大的貢獻。
並不是說要提高新藥推銷質量的計劃完全成功或是完全實現了。不是的。西莉亞曾經要求建立一個報告制度,透過機密調查表抽查新藥推銷員的表現。機密調查表郵寄給那些新藥推銷員走訪過的醫生。這項建議一直送到公司最高領導人那裡,但被否定了。
西莉亞後來要求,醫生們主動寫來抱怨新藥推銷人員的信都到銷售工作訓練部存檔。根據自己的接觸,她知道有這樣的信寄來,但公司裡沒有人說見到過這些信,恐怕都已湮沒在檔案裡了,而改進措施即使有的話,也是神不知鬼不覺地搞的。這第二個要求,也被回絕了。
特迪·厄普肖曾耐心地向西莉亞解釋,“有一些事情掌權的人就是不想知道。你改變了一點點,因為,當你在銷售人員的盛會上站出來把事情講明白,後來薩姆又救了你的時候,事情再也藏不住了。而老闆們得充分利用他們盤子裡的現成東西。不要逼得太緊,不要期望過高。”
這些話聽起來和薩姆·霍索恩講過的話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在沃爾多夫飯店發言以前,薩姆也這樣勸過她。西莉亞回嘴說,“總有一天政府會插進來吩咐我們該怎麼做的。”
“你早就說過這話了,”厄普肖承認道,“而且可能你是對的。也可能那是唯一的辦法。”
這事他們不再往下談了。
藥物和製藥企業的事,別的地方也有一些人在動腦筋。
一九六○這一年大部分時間,幾乎每天都有關於藥物買賣的訊息——多半是不利於製藥企業的。由參議員凱弗維爾主持的參議院聽證會接二連三地開,這對記者們說來簡直就像找到了金礦,而對費爾丁·羅思這樣的公司說來則是意外的痛苦。使一方得益、一方受難的部分根由,出於這位參議員及其班子的巧妙安排。
和所有類似的國會聽證會一樣,聽證會的重點大多放在政治上,會前就做好帶有偏見的結論。正如華盛頓記者道格拉斯·凱特所寫的,“他們……
從先入之見出發,得出預定的結論。”而對埃斯蒂斯·凱弗維爾及其助手們說來,他們還經常想在報紙的大標題中出現;於是,報紙上的新聞就是一邊倒的。這參議員不愧是位大師。他提出聳人聽聞的指責時,總在記者們必需離開會場去發稿的時候——晚報是上午十一點半以前,日報是下午四點半以前。這樣的結果就是:聽證會上有人反駁參議員時,已無記者在場。
儘管有失公正,也還是揭露出一些不體面的真實情況。如:藥物要價過高;不合法地勾結起來哄抬藥價;與政府訂合同供應藥物時在要價上搞違法活動;對內科醫生搞欺騙宣傳,包括對藥物的危險副作用輕描淡寫或根本不提;醫藥公司打進食品藥物管理局內部,該局一個高階官員接受一家醫藥公司的酬金達二十八萬七千美元。
報紙的大標題儘管有時不太公正,卻集中攻擊下面一些弊病。
參議員們發現,藥物毛利為1。118%
——華盛頓明星晚報
參議院調查組引證,藥物毛利最高者達7;079%
——紐約時報
謹防危險藥物
——邁阿密先驅報
鎮靜藥謀取暴利被查出在美國購買氯丙嗪比在巴黎購買貴6倍
——紐約時報
證明材料揭露,由外國研製成功的藥物在那些國家的價格比在美國的便宜得多。材料指出,這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供應這些藥物的美國醫藥公司並未在研製上有過什麼花銷。
例如,在法國藥房買五十片氯丙嗪只需花五角一分,而在美國需花三元零三分。同樣,歐洲研製成功的利血平,在美國的價格也比在歐洲的價格貴三倍。
另一奇怪的對比是:美國製造的青黴素在墨西哥的賣價為國內零售價的三分之二。有人認為,這些藥物及其他藥物價格在美國偏高,是各廠商違法地通同作弊造成的。
據說對暢銷食品的檢查比對藥物的檢查嚴格
——洛杉磯時報
食品藥物局官員的講話居然由廣告人員編寫醫藥公司廣告寫進講話稿
——紐約時報
證明材料透露,食品藥物局的一位處長在國際抗生素討論會上的發言稿事前曾送到菲澤爾醫藥公司去徵求同意。該公司的廣告撰寫人,把發言稿改寫一番,靠推論的辦法加進了一段話,吹捧菲澤爾公司的產品西格馬黴素。
事後菲澤爾公司買下影印的發言稿兩萬六千份,把它作為食品藥物局的批准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