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不動念時,孰為夭,孰為壽?’可見得是‘從無思無慮處’才能看到不二。夭與壽不二,這是舉一個例子;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不二的,佛法中所謂“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是《維摩詰經》上講的,不二法門也就是淨宗所講的一心不亂,也是《華嚴經》所講的一真法界,這是諸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這裡孟子也說到不二法門,可見都是地上菩薩的境界。
細分之。豐歉不貳。然後可立貧富之命。
這裡講到安身立命,心安住的所在叫做‘立’。“富貴安於富貴,貧賤安於貧賤”,社會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在生命之中、生活裡面,都能夠得到樂趣。樂趣是什麼?沒有妄想,沒有憂慮,沒有煩惱。乞丐可以說貧賤到了極處,他要真正能夠知命,他也很自在、很幸福、很快樂。
民國初年,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江蘇,當時有一個乞丐,白天出來討飯,晚上就在破廟裡睡覺,生活過得很自在、快樂。以後他的兒子做生意發了財,在地方上很有聲望,很有地位,他父親還在外面討飯,人家就罵他:“你這做兒子的真不孝!有這麼大的財富,怎麼可以讓你父親在外面討飯呢?”兒子聽了也很難受,就派很多人到處去找,把父親找回來了,在家裡供養。他父親在家裡住了一個多月,又偷偷的跑出去討飯。人家就問他:“你在家裡享福不好嗎?”他說:“不自在!我白天遊山玩水,晚上到處為家,生活多麼自在,快樂無比!在家裡受人供養,簡直受罪!”他能在貧賤上立命,真正放得下,真自在!財、色、名、食、睡,一點都不動心,心地清淨安樂。看這個社會,就像看戲一樣;社會上的人天天追逐名聞利養,社會大眾演戲,他在一旁看戲。這個人確實不是普通人,這真正是智慧立命的好樣子。人生在世,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幸福美滿不是財富,也不是地位。所以要知命,要能夠順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才能真正幸福美滿。
窮通不貳,然後可立貴賤之命。
‘貴’是富貴,能夠安於富貴;‘賤’是貧賤,能夠安於貧賤。“貧富”是從財富上說的,多財是富,少財為貧。‘貴賤’是從社會地位上說的,貴是地位高的,賤是地位低的。
夭壽不貳,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間。惟死生為重。曰夭壽。則一切順逆皆該之矣。
“生死自在”就把所有順逆境界包括了,無論處順境、處逆境,無不自在,正是所謂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得大自在,這是真正的人生。真正真實的幸福,沒有大學問,沒有真實的功夫做不到。由是可知唯有“覺者”才能安身立命,迷的人沒有法子,天天胡作妄為,愈陷愈深。所以佛常常在經上說之為“可憐憫者”,真正可憐!
至修身以俟之。乃積德祈天之事。
‘俟’是等待,‘修身’等待我們的命運改變、改造。改造命運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得到的,是要有時間之累積,要勇猛精進,並且與自己的勤、惰、迷、悟有很大的關係。一定要覺而不迷,正而不邪,還要勇猛精進,再假以時間,一定能得到效果。
曰修。則身有過惡。皆當治而去之。
‘修’就是修正。“行”就是行為,思想、見解、造作,這些都屬於行為。說了‘身’就包括心、包括語。身、語、意三業有過失、有惡意、有惡行,要把它改正過來。‘治’就是對治,要用方法對治。
曰俟。則一毫覬覦。一毫將迎。皆當斬絕之矣。
‘覬覦’是非分希望善報、善果早一點來,這個心是妄心,這一念是障礙。古人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你只要勤於耕耘,它自然有收穫,何必要天天去求?這是把實修的方法教給我們——什麼都不要求,只管斷惡修善,到最後什麼都得到了。不必求,樣樣都得到了;有求反而得到的有限,求一樁,就得一樁,多可惜!若不求就樣樣都得到了。為什麼說不求樣樣都得到?因為你不求,樣樣都是性德顯露,與性德相應,所以樣樣都得到。若有所求,則修德不與性德相應,故所得者有限。
實在講,了凡居士他所得到的是修德,還不是性德,因為他還是有所求——先求功名,然後再求兒女。他有求,求一樣就得一樣。如果他一切希求的念頭都沒有,唯一修身積德,則他樣樣都圓滿。他沒有求壽命,壽命也延長,他的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以後活到七十四歲。
‘覬覦’是非分的希望,要把一念非分希望的心除掉。‘將迎’,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攀緣”,把攀緣的心也要去掉。‘皆當斬絕之矣’,把它斷除,沒有絲毫非分的希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