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1 / 4)

小說:修福積德造命法 作者:攝氏0度

中峰令試言其狀。一人謂詈人毆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

中峰大師就叫他們自己說說。一個人就講,‘詈人毆人是惡’,打人罵人是惡;‘敬人禮人是善’。這是那些學生自己說的,他們善惡標準在此地——罵人打人是惡,恭敬人、對人有禮這是善。

中峰雲。未必然也。一人謂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中峰雲。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峰皆謂不然。因請問。

中峰禪師說:“你的標準不可靠。”一個人又說:‘貪財妄取是惡,廉潔有守是善。’貪贓枉法是惡,廉潔有守有為的是好官。中峰禪師又說:‘未必然也。’‘眾人歷言其狀,中峰皆謂不然’,這些標準禪師皆不同意。‘因請問’,於是大家就請問老和尚,我們的標準你不同意,你的標準講給我們聽聽。

⑵善的定義

中峰告之曰。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

這是佛法講的標準。‘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打他、罵他都是善。‘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所謂有意討好、巴結、諂媚之類是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

這就找到一個真正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存心利益社會大眾,為一切眾生造福,這是善。為大家造福,自己還要得相當的報酬,這是善裡夾雜著惡——善不純。先講真善、假善,後面還講圓滿的善、不圓滿的善摻雜在一起;有半滿、有圓滿,有純、有雜,都要搞清楚。

所以諸佛菩薩、世間聖賢沒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益眾人,那是真善,那是圓滿的善。世間的人,不說別人,我們說范仲淹。范仲淹的行善、積善就是真實,就是圓滿,是我們的好榜樣。他從來沒有替自己著想,也沒有替兒女打算一下,一心一意只知為國家、為社會造福,連自己的身家都忘掉了。我們讀他的傳記,他自己積善,一家積善,子孫皆知行善。自己做到宰相,五個兒子中,有兩個做過宰相,一個作過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時候買不起棺材。錢到那裡去?全都拿來做社會福利事業去了。所以印光大師讚歎他,說他的德行僅次於孔夫子。他的家庭一直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孫孫都好,積德積得厚。

我們今天行善,拿出自己百分之一、二的力量來行善,已經覺得我是善人了!而且還要舍一得萬報!大家到佛寺來燒香佈施,為什麼?這個利潤最大——一本萬利。所以到佛門裡來燒香拜佛,心想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今天佈施一塊錢,明天得一個彩票中一萬塊),是這種心態到佛門裡佈施修善的,冤不冤枉!把佛菩薩看得真連小人都不如了。所以有很多人到佛門時,你看他很虔誠拜佛唸佛——但是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後世都不好,真正的原因在此。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薩看成一個壞人,看成一個接受賄賂的人,可是有意無意他就是這種心態;雖然不明顯,還是有這個心態。這是絕大的錯誤!我們在公家辦事,要去拜託人,要送紅包;所以跟佛菩薩打交道也送紅包——接受拜託的都不是好人,那佛菩薩接受紅包,也接受賄賂,也不是好人,這個罪就重了!

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又無為而為者真。有為而為者假。皆當自考。

‘根心’,是從真誠裡發心的,這是“真善”;我們跟人家去做,不是發自於真心,這是“假善”。‘無為’就是沒有希求,沒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為’了。‘皆當自考’,自己要考量。

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假善?我們一定要從心地裡面去區別,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行善。貪財、妄取是惡,而中峰禪師說‘未必然也’;如果取得是為了做好事、利益眾生,這也是善,不能算是惡。

常常有一些經商的同修來找我說:“五戒裡的不妄語他們不能持;因為做生意天天打妄語,希望把別人荷包裡的錢,騙到自己的荷包裡來,不打妄語怎麼做生意?”我說:“真正行菩薩道,未嘗不可以。”現代的人,你勸他行善,他不肯;騙他,他肯。問題在那裡?在我們自己是不是菩薩心。如果用這種手段(當然這是一種非常手段),把他的錢財騙來了,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薩道;如果把他的錢騙來自己貪圖享受,就是惡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們替他修善、替他修福,這是好事。所以單單看表面,確實善惡難分。善惡在心地——積大善、建大功都要從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薩,外表上不露痕跡,不注重小節,純粹是利人濟世,所以他的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