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修福積德造命法 作者:攝氏0度

。這些人以一念差錯,墮到地獄去了,這種人還有救。地藏菩薩勸他,他肯聽,後悔覺悟了,就容易出來。若不是善根深厚、一念差錯的人,是沒法子救的,佛菩薩救不了的。看到這樣子,想到這件事情,怎麼會不害怕?

第二教我們要有畏懼之心。知道我們絲毫的過失,瞞不過天地鬼神,諸佛菩薩們人人皆知道。所以縱然在暗室,起心動念都不可有邪念。沒有邪念,自然就不會作惡,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改過要從心上改起。心善了,言語、行為自然都善;心不善,言語、行為裝得再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

⑶勇猛心——知勇則能振奮

第三。鬚髮勇心。

勇於改過。前面第一條講“知恥近乎勇”,知恥是開悟自覺,不知恥是迷惑顛倒;所以知恥是開悟的條件,勇猛是功夫的條件。知恥是從內心裡覺悟——內心裡真正覺悟了;畏懼是外力的加持,使我們不敢做壞事——就是自性裡面的甚深慚愧。知恥是真正“慚心所”,畏懼是“愧心所”,慚愧是兩個“善心所”。《百法明門》裡十一個善法,就有“慚愧”。人能有慚愧心,必定有成就。印光祖師一生自號“常慚愧”,就是他常常懷著“知恥畏懼”的心情來修持,所以才能勇猛精進。真正做到,‘鬚髮勇心’。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

‘因循’就是得過且過,我們常說混日子、混時間。‘退縮’,不進則退,這是一定的道理。不求長進,沒有進取的心——進取須是在德行上。現代人也是勇猛精進——他是求五欲六塵,在貪、瞋、痴、慢上勇猛精進,而未知後果之可畏。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要在道德學問上精進。道德學問比學術還要高,學問和學術不一樣,學問是智慧,是從真如本性流出來的,就是佛法講的“般若智慧”;學術在佛法講是“世智辯聰”。我們今天勇猛精進方向錯了,往六道、往三途裡去了;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的方向是超越三界、永脫輪迴,與諸佛菩薩看齊,這就對了!所以‘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必須奮然振作,要奮發,要把精神提起來,勇猛精進。不要懷疑,不要再拖時間,現在就做。不要遲疑,不需要等待,說做就做,就從現在開始,絕無退縮。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

‘抉剔’,‘剔’就是拔掉。小過失就好像‘芒刺在肉’。我們身上若有個刺,就很痛苦,總是想盡辦法趕快把它剔掉。過失在心裡比這個更痛,我們不能不覺察;不覺察就是麻木不仁——刺進去不知道痛就是麻木,我們現在皮肉沒有麻木,良心麻木了。

大者如毒蛇齧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大的罪惡,就好像毒蛇咬了我們的手指。毒蛇咬了手指,不要猶豫,趕緊把手指斬掉!為什麼?不斬掉,毒一散開,必死無疑——沒救了。這是比喻要下定決心,斷一切惡。每一天昏沉,提不起精神,是業障現前;妄念很多、煩惱很多、憂慮很多、牽掛很多,樣樣不能順心,不能稱意,都是業障現前的相。佛門常講“業障”,什麼是業障,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看得清楚。晚上睡覺作惡夢,是業障;生活習慣沒有規律,是業障。要認真反省,要警惕!能把這些過失都改過來,業障就消除了。業障少的人,必然法喜充滿、身心輕快、沒有負擔。業障少就是煩惱少;煩惱少,心地自然清淨,常生智慧,於世出世間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要有決心,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勇敢的去把它改正過來。不要憂慮,不要害怕。

‘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末後這一句是引用《易經》“風雷益”這個卦相。《易經》六十四卦,“風雷”這個卦相就是“利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果斷、決心。人能有果斷、決心,改惡修善,說做就做,這才能得到真正利益。沒有猶豫,立刻改過自新,就是《易經》裡“風雷”這一卦裡所顯示出的卦相。

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

改過自新必須要具備這‘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慚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慚愧,才產生出勇猛心來改過。由此可知,過失為什麼改不掉?原因就是沒有恥心與畏心,沒有力量產生勇猛心。勇猛心是從知恥、敬畏裡生出的,人不知恥也不怕別人笑話他,就沒有辦法修善了!

如何培養‘三心’?我們現在為什麼在一切經典裡,選擇《無量壽經》來讓大家受持?一切經不是不好,沒有《無量壽經》講得圓滿。《無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