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文天祥傳 作者:蠍子王

的訊息,文天祥下定決心,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也不能改變自己的志向。臨行前他寫了一文天祥傳 ?133?首長詩, 題為《言志》,詩中反覆表達了以死殉國的志向,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一死鴻毛或泰山,之輕之重安所處。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平生讀書為誰事?臨難何憂復何懼!

文天祥那種樂觀、無畏的精神躍然詩中,他在北上途中,在大都監獄的表現,都反映了這種精神。

文天祥要離開廣州北上時,杜滸特地趕來了,他要為義軍領袖和自己親密的戰友送行。杜滸帶兵在隋山一帶,戰敗後投海被俘,也押到廣州,受盡折磨,身患重病。文天祥望著杜滸憔悴的面容,難過極了,一起出生入死的戰鬥經歷又浮現在眼前。兩人含淚分別,而杜滸因憂傷和疾病的折磨,幾天後便去世了。

和文天祥一同押往大都的還有鄧光薦,他是南宋的禮部尚書,在隋山戰役中被俘。鄧光薦品格高尚,又喜好詩歌,一路上和文天祥寫詩填詞,日夕相伴。

四月二十二日,文天祥等人由元軍都尉率領幾十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押著北上了。他把這次北上,看成又一次戰鬥。途中的山水、草木常常引發他的情思,為此,他寫了不少的詩歌,表達了自己的哀痛和堅定不屈的意志。

文天祥傳 ?134?

五月初四,文天祥一行出梅嶺,二十五日至南安軍,這兒已是江西,離文天祥的家鄉不遠,義軍舊部也還在,元軍都尉怕義民前來劫持,就把他鎖在船艙裡。

一直想著以身殉國的文天祥,這時,他決心就死在自己的家鄉。到故鄉廬陵還有七八天的路程,現在開始絕食,正好到廬陵也就差不多餓死了。盡節於故鄉,埋葬於本土,不失為忠烈,而且還能免除到大都後再受侮辱。於是,文天祥提筆寫了一篇《告先太師墓文》,讓隨從孫禮離船上岸, 從陸路先趕到廬陵,在父親文儀的墳墓前誦讀,然後火化,替他祭祖,並約定好孫禮六月初二在廬陵等著再上船,那時他就可以死在家鄉,告慰祖先了。

絕食是痛苦的,一天、兩天……他堅持不肯吃東西。後來,元軍都尉見他始終不進食,身體一天天地衰弱下去,便驚慌了,先是哀求他吃點東西,後來,竟令士兵捏住文天祥的鼻子,把粥從嘴裡灌進去。文天祥對他們的無禮舉動怒怨不止……

六月初一,船便到了廬陵,沒有見到孫禮。他以為是船早到了一天,所以他忍耐著絕食的痛苦,等待孫禮回來。誰知道一直到了第四天,船要到豐城時,文天祥才發現孫禮在另一條船上,這時他才明白,原來是元軍搗鬼,他們根本就沒有讓孫禮上岸。文天祥傳 ?135?

文天祥絕食8天,竟然沒有死,而廬陵已過了很遠,他想既然不能死在家鄉,如果再堅持絕食而默默地不明不白地死在荒江之上,實在不值得;另外,建康(今南京)馬上就到了,他聽說還要停一段時間,如果能像上次在鎮江一樣逃出去,就太好了。考慮再三,文天祥決定恢復飲食,準備迎接新的戰鬥。

文天祥在絕食期間,感情深沉,寫了不少抒情詩作, 其中有許多名句表達了他崇高的氣節,如:《贛州》的“江山不改人心在, 宇宙方來事會長”(國家雖亡,而江山不變,人心依舊,世界來日方長,起事的機會還很多);《 蒼然亭》的“ 忠節氣流落塵土,英雄遺恨滿滄浪”( 盡忠守節之士風流一生,卻陷落在塵土之中,英雄留下來的亡國之恨,像碧綠的贛江水那樣多)……

六月初五,文天祥到了隆興(今南昌), 訊息一傳開,百姓紛紛站在街頭夾道看望。一生中文天祥已經是第三次遇到這樣的場面了,他又想起了中狀元和從元營逃脫到真州時的情景,但是,此時他的體質已然不行了。不過,在老百姓眼裡,他仍然是位了不起的英雄,人們仍然尊敬他,崇拜他,而且這種感情比以前更強烈了。

廬陵人張弘毅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文天祥經過廬陵時,他向元人迫切要求,他要陪伴文天祥一起文天祥傳 ?136?去大都,元人見他如此心切,便答應了。

六月十二日,文天祥等人抵建康,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這裡也有人想在江邊將文天祥救出。文天祥也想找機會逃走,可是元人警衛森嚴,因而這一想法未能實現。

八月二十四日,文天祥渡江北上,鄧光薦卻在此病倒了,而留在了建康,兩位好朋友從此分別了。文天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