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太太坐在老廠門邊,阮蕾親熱地跟她打招呼,用一種奇怪的語言,陳維政聽不懂。老太太也親熱的同阮蕾說著什麼。過了一會,阮蕾說:“阿婆說,你看上哪個就拿哪個,這些都是沒人要的東西”
選了很久,殘破的多,勉強完整的,只有三個,放進車尾箱,謝謝了阿婆,離去。
回程的車上,阮蕾問陳維政:“這半年你都去哪裡了,我去了兩次陳村,還去到你家裡,都沒有見到你。”
“你什麼時候去的?”
“一次清明,一次六月六。”
清明在空間裡,六月六在美國。可是這也不能跟她說啊,只好笑笑,說:“跟一個同學的父親在南城學做生意,不在家。”
“是國聯的老闆吧!聽說你不願意出任國聯集團紅河省區總經理,所以造成國聯在紅河撤資,是不是真的?”女人啊,都有八卦的潛質。
“沒有那回事。”陳維政否定並解釋說:“如果這個專案確有潛力,國聯集團會因為我一個人的原因放棄嗎?總經理,換一個就行。”
“那確實。”阮蕾同意。
過一會阮蕾又說:“你的家弄得很不錯,象個小地主莊園。”
“喜歡嗎?”陳維政問。
“不喜歡。”
陳維政第一次聽到這種回答,睜大眼睛看著她。
第三十二章 互相做媒
第三十二章互相做媒
阮蕾的回答很讓陳維政意外。
阮蕾繼續說:“我喜歡城市裡的房子,那怕是一梯四戶的那種,在那種房子裡住著,人踏實。我們家原來的房子比你的還漂亮,我看到過照片,法國鄉村風格,尖頂,洛可可風格的外形,也有小池塘,也有小菜園,還有秋千架、小噴泉……”聲音小了下去。
“在什麼地方?”陳維政很嚮往。
“越南。”
“越南?”
“後來兩國交惡,我們被驅逐,全家來到華僑鎮,當時媽媽還懷著我大哥。”阮蕾在講故事:“路上,我大哥的爸爸被流彈打死,媽媽來到這邊才生下大哥,大哥八歲時媽媽嫁給我老爸,才有了二哥和我。”
“哦!”好象有點複雜,陳維政只管聽,並沒有想把它弄明白的衝動。
“那天在你家看到你奶奶和一個劉奶奶在小菜地種菜,蓮花姐夫說,劉奶奶是劉副市長的母親,是真的嗎?”阮蕾問。
這些資訊在陳村,人人都知道,還都知道陳奶奶是陳小美的母親。也都知道四個老人心疼陳維政,跟親孫子一模一樣。陳維政沒有必要藏著掩著,說:“是的。”
“有點不理解她們,好好的城裡人不做,跑來做鄉下人。”阮蕾說。
“這叫互相吸引,城裡吸引你這樣的鄉下人,鄉下吸引他們那樣的城裡人。”陳維政開玩笑說。
“還是你好。”阮蕾說,看到陳維政不理解的目光,解釋說:“想做城裡人就做城裡人,想做鄉下人就做鄉下人。”
陳維政說:“按照你的意思,我就是那盲流。”
兩人都笑了。
“陳維政你真的想就這樣在鄉里混下去?種種地,養養魚,弄幾個陶盆種種花。”阮蕾問。
“不止不止,我還做點小生意。不然沒有生活來源。”
“哦,做什麼生意?”
“我幫國聯超市在這邊收點土產,得點差價。這段時間主要是收地藕粉。”故事編得還真象那麼回事,地藕,就是美人蕉,把根部分離出澱粉,做出的粉條與北方的土豆粉條差不多,味道更為鮮美。
“你就想這樣繼續下去?”阮蕾說:“這樣太浪費了!”
“我?浪費?”陳維政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是啊,你看你,名牌大學畢業,後臺又硬,有車有房又沒有拖累。想走仕途,公務員隨便考,有你姑丈站在後面,兩年副科,五年正科,不到十年,肯定是正處級領導。如果走商途,二十四歲的國聯集團紅河省區老總,陳維政,你不要告訴我這沒前途。”阮蕾一邊說,一邊看著開車的陳維政,她很想跟陳維政有進一步的發展,但如果陳維政真是個扶不上牆的阿斗,她也不願意在陳維政身上浪費時間。
陳維政沒有說話,從阮蕾的言談中,他知道,這是一個很優秀的姑娘,熱情,開朗,做事幹練,有擔當。做得一手好菜,善於與人勾通,真正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加上那不俗的長像,挺拔的身姿,的確讓人喜歡。還有她強大的洞察力和執行力,讓她不僅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