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油在前世的時候異常寶貴,將其看成戰略物資。似乎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但這種物資在中東地區而言並不這麼重要,就如中國的石頭一般,雖然有用,能夠造房子、制水泥,但實在太多,想看成寶貝也不行。
石油在中東地區幾乎到處都是,而且在這些國家內部石油的價格還真不高。如果沒有歐佩克這個組織進行管理和對外聯合行動,中東的石油價格會更低。中東地區最缺的是水,最缺的是糧食和蔬菜,很多人寧願找到穩定的水源,而不是找到油田。
而且他們都知道,地下的石油終究有采掘結束的時候。最終依賴的還是水源,還是技術,只有這些才是最可靠的,拿不可靠的石油去換取技術,換取現在急需的資金。遠比將石油封存起來留待今後再採掘好。
舉一個明顯的例子,現在擁有一萬元。遠比今後擁有兩萬元、五萬元甚至十萬元好得多,因為現在一萬元不但能解決現在的溫飽問題,還可以用來投資,用來增加人口,用來穩定環境,其回報遠遠大於將來憑石油因為稀少而增加的價值。將石油封存相當於存錢於銀行,有利息而已,而現在將石油賣掉則相當於辦公司……
這個道理誰都懂,包括中國。前世的時候中國剛剛找到大慶油田,剛剛解決石油自用的問題就迫不及待地向日本向一些非洲國家出口石油。不是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愚蠢,不是他們不知道石油的寶貴,實在是因為沒辦法,實在缺錢。向日本出口原油換取外匯採購國外先進裝備,向非洲出口是為了換取政治上的支援,為被美蘇孤立的中國開啟一條政治渠道,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現在伊拉克也是這麼想的,先將石油出口換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