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難以一一列舉。有彼得大帝廣場的開幕儀式、遊覽市中心、遊覽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期間還為每位元首配有翻譯,前往馬林斯基劇院出席音樂會,觀看城市露天廣場音樂會,觀看海上閱兵式,欣賞鐳射晚會。不是所有的活動都非常成功,有時天氣也不太好。加拿大總理克雷蒂安有先見之明,在觀看彼得堡市節日活動時還在俄羅斯總統頭上撐起了自己的大傘。
美國總統喬治·布什比其他人晚到聖彼得堡。他的專機5月31日晚飛抵普爾科沃機場。布什不便拒絕弗拉基米爾·普京的邀請。相反,聖彼得堡最適合他恢復在2003年1~4月相互爭吵非常激烈的“戰爭同盟”與“反戰同盟”的相互關係。這已是俄羅斯與美國總統之間的第六次會晤。此前的背景是,杜馬與聯邦委員會剛剛透過《關於削減戰略進攻武器條約》,聯合國安理會也剛透過關於伊拉克問題的第1483號決議,美國國務卿鮑威爾訪問了莫斯科,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也訪問了華盛頓。當然,伊拉克的問題大部分仍未得到解決,但現在這已是另外一種問題,另外一種爭論了。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21)
世界上最發達、最有權威的國家之間關係緊張,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弗拉基米爾·普京歡迎喬治·布什訪問聖彼得堡。翌日晨,普京就與布什在康斯坦丁宮進行了非正式會談。他們交談了一個多小時,並試圖表明,儘管伊拉克戰爭引起了一些分歧,但他們仍然是好朋友。普京晚些時候說:“我們極為珍視國家間與私人間的友誼。”在正式會談時,普京與布什互換了雙方議會已經批准的《關於削減戰略進攻力量的協議》的文字。在彼得宮旁邊舉行的大型音樂會上,普京與布什坐在一起。布什也將弗拉基米爾·普京稱為自己的“好朋友”,儘管朋友之間偶爾也可以在有些問題上意見不同。
6月1日晚上,喬治·布什飛赴法國海濱城市埃維昂,第二天將在那裡舉行 “八國首腦會議”。很快弗拉基米爾·普京也飛到那裡。聖彼得堡的慶典結束了,該市居民與安全部門都鬆了一口氣,所有的客人都表示非常滿意。俄羅斯安全域性也經受住了考驗。5月30日和31日聖彼得堡沒有發生一次堵車事件,也沒有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當然也有不滿意的人。有些商人將私人企業與商店關門了幾天。有家報紙說,慶典的這些天,從莫斯科開往聖彼得堡的火車都是空蕩蕩的。但這顯然是篡改事實。俄羅斯各地來的客人非常多,交通部甚至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之間增開了15輛臨時列車。
暢銷報紙《莫斯科新聞報》在總結慶典時,語調尤其氣憤與惱怒。這家報社記者鮑里斯拉夫·米哈伊利琴科認為,俄羅斯與聖彼得堡的政權表現出對人民的輕蔑,“這完全是帝國的特點,這與慶典所顯示出的帝國氣很相稱。帝國式的規模——除了皇帝,誰還能召集到45國的元首?帝國的強盛——不是皇帝,誰還能把康斯坦丁宮這樣的宏大建築在一年半內修好?帝國的過去——甚至在300週年慶典主題曲中也有這樣的歌詞:‘為了俄羅斯首都的光榮’。峰會的安保工作也是按照帝國的做法,幾萬名安全保衛人員雲集聖彼得堡,讓瓦西里島的許多居民只能呆在家裡。經過整修以後,披著節日盛裝的聖彼得堡,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象徵。它是對帝王權杖、皇冠、強國的一個補充,是對重新填詞的帝國國歌的補充。這像是舞臺佈景,儘管在總統看來是極為稱心的。帝國在迴歸。如果是個一般的國家,安排客人在馬林劇院聽一場音樂會就夠了,而帝國則必須用康斯坦丁宮的世界名望給客人們來個驚歎不已,為了這個專案,不得不再花費300多萬美元。通往冬宮廣場的大門上方,1917年被打掉的雙頭鷹又重新安裝好。1915年曼德爾施塔姆在宮廷廣場上感覺到的雙頭鷹的憤怒,已經就在流淌。”在我看來,憤怒並沒有從俄羅斯國徽裡流出,而是《莫斯科新聞報》的憤怒在流淌。
弗拉基米爾·普京過去沒有掩飾,現在也不掩飾,他的目的不僅是要挽回俄羅斯的大國地位,而且要挽回這種狀態,甚至一種大國的感覺,但不是帝國的狀態和感覺。普通的國家完全無法在俄羅斯及其人民擁有的廣大疆域上理順秩序、發展經濟。一般的國家想讓自己的文化維持在高水平並不斷髮展是很困難的:我們從獨聯體、歐洲、亞洲的許多國家已經看到了這一點。難道聖彼得堡獨特的風格、歷史、傳統、宮殿、劇院、科研中心,這些不是我們俄羅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嗎?《莫斯科新聞報》以大字型標出:“只有傻瓜才會讓聖彼得堡人在四個月以後參加選舉。或者沒有人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