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必需的資源,那麼就應當至少優先充分保障部分軍隊的必要資源。恰恰是這些常備作戰分隊和訓練精良的合同兵們,而不是那些剛入伍的、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的新兵們構成了車臣攻勢的主力部隊。這成為了車臣戰爭取得勝利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也促進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例如,俄羅斯吸取了北約針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戰爭的經驗;從根本上提高軍人津貼措施的施行讓每一位參加軍事行動的人員都從中受益,大大提高了俄羅斯士兵的戰鬥士氣。而俄羅斯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無論將軍還是士兵,大家都理解、也感受到或是猜測到,這場戰爭的結果將決定俄羅斯的命運。
弗拉基米爾·普京的巨大功勳恰恰在於,他特別注意認真闡釋在車臣和北高加索地區動武的原因和必要性,而不只是誇誇其談地稱堅決“在車臣恢復俄羅斯憲法秩序”。
當然,因為車臣戰爭,普京又增加了不少反對者。
戰爭爆發的原因
曾經有不少觀察家和分析家認為,車臣戰爭是爭奪裡海石油的戰爭。還有許多對俄羅斯、對新總理和老總統懷有惡意的人則稱車臣戰爭是“普京總理的戰爭”。根據這些人的看法,一場小規模戰爭的勝利能夠幫助失去威信的現政權體制從政治死衚衕中走出來;只有在北高加索戰爭中取得勝利,才能夠幫助葉利欽安然地離開克里姆林宮,實質性地提高普京登上總統寶座的機率……
車臣問題(5)
另外一些人認為,新的車臣戰爭是按照自身的復仇邏輯展開的,而這場戰爭的性質是由俄羅斯將領們的利益所決定的。眾所周知,官方的說法是俄羅斯在鎮壓叛亂,反擊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和瓦哈比匪幫的侵略,後者試圖在俄羅斯南部從裡海到黑海的廣大區域內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學說為基礎的新穆斯林國家。
毋庸置疑,所有這些原因和動機都是客觀存在的,並對戰爭程序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但是,還有更為深層的衝突原因和動機,其根源見於全俄羅斯、整個高加索、北高加索和車臣幾十年,甚至是幾百年的歷史。
最接近真相的觀點,可以認為俄軍(採取軍事行動)是為了維護俄羅斯聯邦的統一和完整。因為作為國家,在俄羅斯聯邦領土上不僅生活著俄羅斯人民,還有其他民族的人民。無論是作為一個社會,還是作為一個國家,俄羅斯歷史上不僅是俄羅斯人的、斯拉夫人的和東正教的構成體,而且還是多民族的、多種族的和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和社會。蘇聯的解體和作為新的主權國家而建立的俄羅斯聯邦都沒有改變俄羅斯的這一主要特徵。對於俄羅斯領導人來說,這一主要特徵不僅帶來許多有利條件,同時也給他們出了許多難題。
當人們說俄羅斯是一個保持東正教價值觀的歐洲國家時,弗拉基米爾·普京曾不止一次地回應:這可以被用來表示和界定作為國家和社會的俄羅斯,但只是其特點、本質的一個方面。在俄羅斯,持有如此觀點的人大多分佈在俄羅斯的西部、北部和中央區,但是對於北高加索地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則就不太適用了。在俄羅斯聯邦南部和東部的廣袤地區,生生不息地生活著其他一些民族,儘管他們也積極地應用俄羅斯語言和文化,但卻信仰其他宗教,有其自身的傳統和文化。客觀地說,今天的俄羅斯匯聚了許多地區以及沒有俄羅斯國家的保護就很難保障自身富足安康、生活繁衍的眾多民族。達吉斯坦居民在1999年秋天曾說過:“過去,有人靠武力讓我們歸順俄羅斯;但現在,只有用武力才能將我們從這裡分離出去。”
主張將俄羅斯建成一個單純的東正教國家,拒絕接納不是東正教信徒、而是穆斯林占主導地位的地區的首先是車臣(而這也正是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曾不止一次地提出的 “自我限定”的觀點)。然而,這也就意味著將破壞歷史上形成的、俄羅斯作為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所構成的形象和實質。在90年代,許多俄羅斯思想家、政論家和政治家都在探尋民族國家的主要思想,但問題的提出未必真正有效。因為“俄羅斯民族思想”和“俄羅斯國家思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方案,兩者之間不存在一種解決方法。
俄羅斯不再是社會主義的蘇聯也不再是一個帝國,但它也不是俄羅斯民族的國家,猶如法國是法蘭西民族的國家、德國是德意志民族的國家、日本是日本人的國家那樣。作為一個國家,現今的俄羅斯聯邦要維護各民族的正常生活;幫助各族人民在聯邦內進行文化財富交流和經濟合作,享受、掌握世界經濟和世界文明的成果。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