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2 / 4)

破壞了俄羅斯的戰略屏障”——類似的評價充斥2001年11月的共產黨報紙。這些報紙不僅竭力進行帶有明顯偏見的渲染,而且還明目張膽地說謊。

耶·波希塔伊洛在《蘇維埃俄羅斯報》上撰文說:“普京連續到東方和西方旅行——這是他的個人嗜好。普京的體力和智力不是用在復興俄羅斯的耐心細緻、墨守成規的工作上,而是用在接見、演講、參觀、授獎、祝賀、結識、歡迎、照相上。實際上,普京就是懶得工作,他在假裝工作,實際上就是空虛的表現。正如馬克西姆·高爾基所說的那樣,空虛的表現就是懶惰,懶惰將引發思想上的馬虎大意,這幾乎就是犯罪。” 久加諾夫聲稱,“俄羅斯正在遭遇滅絕的威脅,毒品緊緊地套著俄羅斯,丘拜斯的班子用瘋狂的電價扼殺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就要被盜光,可普京先生卻在保持沉默,他不過是在迴避解決國家生活保障的重要問題。不能容許他在出國旅行的飛機上領導國家。” 亞歷山大·普羅漢諾夫在《明日報》上也闡述了同樣的觀點,只是他採用了慣用的表達方式:“為了欺騙僵死的國家,為了讓遭受不幸而瘋狂的人群圍著一個手指轉動,政權編造出沒完沒了的概念和遊戲——大國思想、新路線、幹部政策改革、公民論壇、打擊腐敗。而現在他們把面罩都給摘了。人們一直觀察著普京的雙重個性,兩年的精神分裂症已經結束。普京的‘大國方案’——所謂主權、反擊、人民、復興、強大獨立的俄羅斯,都不過是一些空話而已,所有這些陳舊的粉飾如今都被拋到一邊。現在,普京的意識形態觀已經轉為全球化、美國化,並最終會將我們這個不幸的國家引入一片泥潭之中。我們給自己的國家接連選了三個破壞式的總統。普京先生,你是什麼人呢?你什麼都不是。”

正如人們的預料,民主派媒體支援普京與西方接近,儘管也不時地批評普京對外政策透明度不夠。姆·格利金在《共同報》上寫道:“弗拉基米爾·普京向西方走了很遠。脫離了社會輿論,也脫離了社會精英的大多數。”謝爾蓋·卡拉加諾夫反駁說,“問題不在於普京,而在於社會,它往後拖著普京,對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改變沒有思想準備。問題在於,政權會不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打算。到目前為止,普京還沒有解釋,他在對外政策中想得到什麼,就像他沒有解釋對內政策的目的和任務一樣。人們相信普京,感覺到他在為俄羅斯爭利益,和葉利欽執政的時候不一樣。但是,停留在這個層面,普京往前是走不下去的。他必須公佈自己的明確綱領。”

普京和布什在得克薩斯一整天都談了些什麼?——《側影》雜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關於這次會見,媒體上只有一句模模糊糊的句子:普京和布什共同制定了聯合行動計劃。除此再沒有其他內容了。聯合行動計劃是個什麼東西呢?為了制定這個計劃,普京在德克薩斯這個偏僻的角落呆了一個晝夜,布什還親自駕駛自家農場的敞蓬車。也許這個計劃在某個正式協議中已經得到具體化,但我們對這個計劃的瞭解,十有八成是要透過著名的“聖經原理”:根據實際行動來了解計劃的內容。斯大林、丘吉爾和羅斯福1943年聚會德黑蘭,也是為了制定聯合行動計劃,當時也沒有對外透露計劃的內容。

2001年之秋……俄聯邦與美利堅合眾國(20)

定居美國的俄羅斯著名作家和記者,對布什和普京會晤的反應也很有意思。詩人納烏姆·科爾扎溫在接受《新報》採訪時說:“我的心情很愉快,裡面有很多原因。主要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都很喜歡普京。美國人當年逃避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和葉利欽,在美國人的眼裡,他們就如同穿著西服的北極熊。突然間,國家元首變成了這樣一個人物,他的行為舉止得當,看上去一點也不遜色於其他國家的領導人。無論和小孩在一起,還是和成人交流,普京的舉止的確都很自如。不管是在華盛頓、得克薩斯,還是紐約的遇難地,普京展現出的是一個有能力維護自己利益,同時又充分考慮別國利益的俄羅斯。這個俄羅斯看上去名副其實,但又不是妄自尊大。和這樣的國家不僅可以交往,而且值得交往。

赫魯曉夫的孫女——尼娜·赫魯曉娃在美國研究生畢業,如今在紐約國際資訊中心工作。她對普京也有類似看法。尼娜·赫魯曉娃寫道:“布什很願意和普京擁抱的原因很簡單:普京的意志和自信吸引的結果。美國人不只是評價對方的軍事實力和地緣政治力量,還特別注意對方的性格力量,即所謂世界先驅的行為型別——冷淡的,非正式的,自信的,平靜的。軍事力量是次要的:首先應該展示自己,征服對方,要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