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有一首歌 作者:噹噹噹當

荷花總是歡然開放。每一年、每一季,總是按著秩序,沒有一朵花會忘記,沒有一片葉子會猶疑。〃(〃夏天的日記〃)

席慕蓉的詩有很多是關於愛情,她對愛情的詮釋是另一種執著,對情人之間的離散,常常流露出哲學式的紓解,得與失都賦予了新的意義,她寫愛情的不勝今昔之感尤其動人。現代人對愛情已經開始懷疑了,席慕蓉的愛情觀似乎給現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而在散文裡,席慕蓉所企圖掌握的卻是時間,雖然她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是對生命未可全知的焦灼與探索,而其實,生命最基本的質素不就是時間?或者是這種急於掌握恆久的心情吧。席慕蓉常能在反覆索解之後得到某些頓悟式的答案,至少,這些答案可以暫時紓解她的疑惑。譬如在〃月色兩章〃裡,她說:〃生命應該就是這樣了吧?在每一個時刻裡都會有一種埋伏,卻要等幾十年之後才能得到答案,要在不經意的回顧裡才會恍然……〃在〃永恆的盟約〃中,她說:〃生命裡的一切都是為了延續,藝術的最終目的應該也是為了這個。汲取上一代的精華,寄望下一代的能夠知道、明白,並且再發揚光大……〃在〃一個春日的下午〃,她問:〃生命是不是就只是一種不斷的反覆而已呢?〃在〃花事〃中,她說:〃人生也許就是這樣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順著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覺得悲傷,甚至也可以有一種淡淡的喜悅,就像這風裡的若有若無的清香。〃在〃豐饒的園林〃裡,她說:〃我其實不必一定要苦苦追尋那一扇已經錯過了的,只存在在過往記憶裡的門,往前走去,還有多少扇門在等待著我去一一開啟,生命裡還應該有多少不同的驚喜和盼望。〃……生命有那麼繁複,時間有那麼無限,答案就有那麼多樣的可能。就像瓊虹的詩:〃不受約束的是生命,受約束的是心情。〃與話:〃受約束的是生命,不受約束的是心情。〃(見〃夏天的日記〃)

另外,她的主題之一是鄉愁:對童年的懷念與故鄉的想念。她生活在蒙古家庭裡,小時候常常聽大人講邊疆的故事,長大以後,她的故鄉變成了精神的寄託,也增添了她作品中的色彩;蒙古的草原、沙浪的駝影、長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煙,這種嚮往增加了作品的浪漫情調。她雖然是長在內地,但血液中流動的是蒙古人的因子,邊塞民族流離的悲苦,有時候她也襲著孩童的視點表現出來。席慕蓉的作品具有相當大的精神空間、並自然流露出北地的豪放,這與她的出身是有關係的。

席慕蓉的畫近年已被列為暢銷作品,這表示讀者趣味的提高,是可喜的現象。當然,也由於這樣的關係,引來了一些異議,有的說她受歡迎是因為她的畫,有人說她的風格甜美易於討好;而更多的是讚美。席慕蓉無視於這些掌聲或噓聲,她比以前更努力工作,嚴苛的要求自己,她知道她真正的壓力在那裡,那該是屬於文學藝術工作者的壓力。

面對她的理想,她應該知道做了多少,她是具有自我審察能力的作家。有長長的路正在她眼前展開,通向蒙古草原般遼闊的文學世界。

而或者,我們更希望的是,席慕蓉——一這個蒙古姑娘有一天能回到她的故鄉,像她自己的夢想,一胍一胍紫色的山巒,潑墨般大筆刷開的草原,緩緩移動的羊群,或是煙塵滾滾裡彷彿要奔向世界盡頭的馬群……而她站在帳房外,手裡撥著冬不拉,心裡念著鞍上人,沒有畫筆、詩以及散文。

槭樹下的家

——我只想回到這個對自己是那樣熟悉和那樣親切的環境裡,在和自己極為相似的人群裡停留下來,才能夠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愛與被愛

槭樹下的家

我先是被鳥的鳴聲吵醒的。

是個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幾十只小鳥在我窗外的槭樹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聲之外,還有那種小綠鳥的嚶嚶聲。我認得那種聲音,年年都會有一兩對小綠鳥來我的樹上築巢,在那一段時間裡。我每天都能聽到它們那種特別細又特別嬌的鳴聲,聽了就讓我想微笑、想再聽。

屋子裡面還留有昨夜的陰暗和幽涼。窗簾很厚,光線不容易透進來,可是,我知道,窗戶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陽,因為,從鳥的鳴聲裡,可以聽得出它們的雀躍和歡喜。

而且,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細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牆上,有的是爬在樹上。他們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種只有孩子們才能發出的細嫩的歌聲,還有不時因為一種極單純的快樂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聲,讓睡在床上的我聽了也不禁微笑起來。

原來,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鳥一樣,是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