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2 / 4)

小說:論衡全譯 作者:老是不進球

信說法,站在高處搖動衣服,可以把死人的魂招回來。參見《禮記·喪大記》、《儀記》七《喪禮》。

(8)悟:甦醒,復活過來。

(9)望:責怪,怨恨。

【譯文】

災變大致有兩種,有由於政治導致的災害,有意料不到的自然災害。政治導致的災害,應該進行祈禱。祈禱即使不能得到天的保佑,然而表示了君主對百姓的一種仁慈憐憫的恩典,不由得不那樣做的意思。慈父對於兒子,孝子對於雙親,知道有病必然祭祀神靈保佑,知道疾痛必然配藥醫治。即使知道是根本無法可治的病,治療也沒有什麼好處,然而終究不肯讓病人安坐家中等待死亡,還是要占卜求問是什麼鬼神在作怪,請來醫生配藥,憂傷悲痛情意懇切,希望醫治能有效果。親人已經死亡氣絕,無可奈何,還要爬上屋脊,搖動衣服招魂,悲哀悔恨思念不已,希望死者復活過來。雩祭者的用心,如同慈父孝子的用意一樣。意料不到的自然災害,老百姓不知道,必然怪罪於君主,執政的君主為了安撫民心,所以也心須舉行雩祭。

【原文】

45·8問:“政治之災,無妄之變,何以別之?”曰:德酆政得(1),災猶至者,無妄也;德衰政失,變應來者,政治也。夫政治,則外雩而內改,以復其虧;無妄,則內守舊政,外修雩禮,以慰民心。故夫無妄之氣(2),歷世時至,當固自一,不宜改政。何以驗之?周公為成王陳立政之言(3),曰:“時則物有間之(4),自一話一言,我則末(5),維成德之彥(6),以乂我受民(7)。”周公立政,可謂得矣。知非常之物(8),不賑不至(9),故敕成王自一話一言(10),政事無非,毋敢變易。然則非常之變,無妄之氣間而至也。水氣間堯(11),旱氣間湯。周宣以賢(12),遭遇久旱(13)。建初孟季(14),北州連旱(15),牛死民乏,放流就賤(16)。聖主寬明於上,百官共職於下(17),太平之明時也(18)。政無細非,旱猶有,氣間之也。聖主知之,不改政行,轉谷賑贍(19),損酆濟耗(20)。斯見之審明,所以救赴之者得宜也(21)。魯文公間歲大旱(22),臧文仲曰(23):“修城郭(24),貶食省用(25),務嗇勸分(26)。”文仲知非政,故徒修備(27),不改政治。變復之家,見變輒歸於政(28),不揆政之無非(29)。見異懼惑,變易操行,以不宜改而變,只取災焉!

【註釋】

(1)酆:同“豐”,純厚。

(2)氣:遞修本作“變”,應據改。

(3)周公:參見2·5注(19)。成王:參見3·2注(11)。立政:原指配備和使用長官,這裡指把政治搞好。

(4)物:事。這裡指旱澇等災害。間(jiàn見):擾亂,干犯。《左傳·定公四年》:“惎間王室。”孔穎達疏:“間,亂。”之:焉,於此。

(5)末:無。這裡指沒有錯誤。

(6)維:通“惟”,獨。彥:有才德之人。

(7)乂(yì義):治理。以上引文參見《尚書·立政》。

(8)非常之物:指異常的災禍。

(9)賑(hèn振):救濟。至:依據文意,應作“去”。段玉裁曰:“‘不賑不至’,當作‘不賑不去’,謂去非常之災異也。”

(10)敕(chì赤):告誡。

(11)水氣:指造成水災的陰陽之氣。下文“旱氣”同此。

(12)周宣:即周宣王。參見16·14注(1)。

(13)久旱:傳說周宣王元年到六年連續大旱。

(14)建初:漢章帝年號,公元76~83年。孟季:當作“孟年”,形近而誤。本書《須頌篇》、《恢國篇》、《對作篇》具作“建初孟年”,可證。孟年:元年,初年。

(15)北州連旱:據《後漢書·章帝紀》記載,章帝即位初年,京師(指東漢都城洛陽)和兗(yǎn演,在今河南東部和山東西南部),豫(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西北部)、徐(在今江蘇北部和山東東南部)三州大旱。

(16)流:流民。指因受災而背井離鄉的人。賤:指糧價便宜的地方。

(17)共(gōng恭):通“恭”,奉。共職:忠於職守。

(18)明時:政治清明之時。盛世。

(19)贍(shàn善):供給,救濟。

(20)耗:凶年歉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