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彼:根據文意,疑“猶”字之誤。
(7)致:致使。教令:秦法,對諸侯王公的告諭稱教,對下層官吏及百姓的告諭稱令。這裡是教化的意思。
(8)之:疑“不”字之誤。根據文意,疑“將”後奪一“與”字。
(9)以:通“已”,已經。
(10)釀:醞釀。這裡是培養的意思。
(11)貨:做買賣。殖:繁殖,增殖。貨殖:做買賣牟利。引文參見《論語·先進》。
(12)加:根據文意,疑“以”字之誤。
(13)在前面《命祿篇》中,王充認為“命”是不能改變的,端木賜“轉貨致富”是命定的,而不是因為他“術善學明”。這裡又說他未受天命而是“得貨殖之術”致富。前後關於“命”的觀點有矛盾。
(14)棠谿(x9西):即堂溪,古地名。在今河南省西平縣西。以出銅鐵,鑄造利劍著稱。《鹽鐵論·論勇》:“世言強楚勁鄭,有犀兕之甲,棠谿之鋌。”魚腸:古代的一種名貴寶劍。參見《史記·蘇秦列傳》、《淮南子·修務訓》注。
(15)龍泉、太阿:古代二種名貴寶劍。據《晉書·張華傳》,相傳張華見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使人在豐城獄中挖地得二把劍,一把叫龍泉,一把叫太阿。
(16)鋌(t!ng挺):未經冶鑄的銅鐵。
(17)一:專心。
(18)東(枺��閡捎搿笆�斃謂��蟆J�菏�����V保和ā爸怠保�壑怠R喚穡褐訃壑當鬩恕�
(19)齊:整治。銛:鋒利。
(20)奚:為什麼。患:擔憂,憂慮。
(21)篤(d(堵)劇:病危。
(22)已:停止。這裡是治好的意思。
【譯文】
肥沃與貧瘠,是土地的本性。土肥而有水澆灌的,本性美好,種莊稼長得很茂盛。土地高低不平而瘠薄的,本性惡劣,要是深耕細鋤,多加糞土,努力加上人的功夫,以幫助地力,這樣種下的莊稼與那肥沃土地就會相類似。地的高低,也同這道理一樣。用大鋤和鐵鍬挖地,把高處的土填到低的地方,而那低處就會與高處平齊。如果再用大鋤和鐵鍬繼續挖下去,那麼低處不僅是平齊,反而會變得更高,可是那高處反而成了低處。假使人性有善有惡,就像地有高有低一樣,如果努力使他接受教化,不善的就會和性善的人一樣。並且好德性已經變得深厚,培養著他的政教風化,使他變得善良,這種“善”就將更應該比過去的善更善,如同低處增加大鋤和鐵鍬去繼續填土,就會比高處更高一樣。“端木賜沒有承受祿命卻做生意發了財”。端木賜本沒有承受天給予的富命,所以做生意發了財並有積聚,成為社會上富有的人,是因為他掌握了做生意牟利的一套方法。掌握了這套方法,即使沒有稟受祿命,還是會越來越富裕。性惡的人,也沒有稟受天給予的善性,只要得到聖人的教導,志向和操行就能改變。世人稱讚利劍有千金的價值。像棠谿、魚腸、龍泉、太阿等寶劍,它們本來是未經冶煉的、山中的一般鐵礦,經過冶煉工人冶煉鍛造,就成了鋒利的劍,難道利劍的冶煉鍛造用的是特殊材料?這是因為工匠技術高明,又經過認真多次的冶煉才成功的。試拿佩在腰帶下一把普通的劍,反覆熟練地鍛造,使鍛燒的火保持足夠的溫度,再把它整治鋒利,就如同一把值千金的寶劍了。鐵礦石是天然的,尚且被鍛鍊的人改變了原來的本質,何況人還包容有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只是賢聖還沒有對他們加以鍛鍊罷了,為什麼要擔憂他們的天性不善呢!古人尊重良醫,是因為他能知道危重的疾病從哪兒產生,並且用銀針和藥物治好它。要是光知道病的名稱就坐等它好,那有什麼值得稀奇的呢?人有不好的德性,那是性與命的疾病,沒有對他們進行教育和救治就想叫他們改變,豈不是太難了嗎!
【原文】
8·5天道有真偽(1),真者固自與天相應,偽者人加知巧,亦與真者無以異也,何以驗之?《禹貢》曰“璆琳琅�閉擼�2),此則土地所生,真玉珠也。然而道人消爍五石(3),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別;兼魚蚌之珠,與《禹貢》璆琳,皆真玉珠也。然而隨侯以藥作珠(4),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5),知巧之意加也(6)。陽遂取火於天(7),五月丙午日中之時(8),消煉五石鑄以為器(9),磨礪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比真取火之道也(10)。今妄以刀劍之鉤月(11),摩拭朗白,仰以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