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麗脂潤,極品的極品!”
“什麼凍?”吳晨見老爺子太過激動,怕他一口氣憋不過去,這種情況跟喝多酒的人一樣,必須讓他說話,一吐胸意,而且他也的確不太清楚什麼什麼凍,要說翡翠或者玉石他這段時間學了不少,可關於石頭還真沒怎麼了解。孔四遞過去一杯普洱,也是眼巴巴的望著田老,其實他吳晨知道得多,只是心思一樣。
田老喝了一口茶,平復了一下心情,知道吳晨是個菜鳥,有心傳授他一些系統性的東西,思索一番這才緩緩說道:“要說這印章的石材啊,大名鼎鼎的四大印石即壽山、青田、昌化、巴林,又有田黃為王、雞血為後的說法。田黃就是壽山石的極品,雞血則是浙江昌化跟內蒙巴林的最為出名。每一個地方的石頭都自成體系,要一一說來只怕費時太多,只說跟眼前這件田黃的壽山石。”
孔四見田老已經平緩了許多,往杯裡續了點茶,跟吳晨坐下來認真得跟個好學生一樣。田老爺子很滿意,組織了一些思路,說道:“壽山石因其產於福州北部壽山鄉而得名,其開年代最為久遠,迄今已有1500多年。宋代古墓曾掘出100多件壽山石俑,但是要說道石雕跟印章石刻,還是在明清才展起來的,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說到這裡田老微微皺了下眉頭,想想了繼續說道:“這個等會再說。福州從嘉靖年間就出現了民營印章石商店,如青芝田等字號,現在流傳的珍品就有李贄二枚壽山石印章,陰、陽兩種刀法都頗具神韻,尤其印紐坐獅的造型十分威風。
理論方面也是最為成熟的,在清代高兆著的《觀石錄》就有對140多方印章進行鑑賞和評價,分為神品、妙品、逸品三類;毛齡著的《後觀石錄》則把壽山石料按產地和質量劃為三個坑類: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
現在隨著壽山石開的擴大和新現,一般將壽山石的100多個品種分為五大類:除了之前三坑外,又有產於月洋鄉的月洋系,主要是各色芙蓉石,以及產生旗降山的旗降系,主要有各色旗降石、旗降、焓紅等。”
“田黃石是壽山石田坑之極品,被譽為“印石之王”。為什麼叫田黃呢?簡單的說就是在稻田裡現的黃色彩石。卻並不是什麼田裡的黃石都算,只有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不足兩平方公里狹長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田黃石的品種較多,常見的較優質的有枇杷黃、桂花黃、桔皮黃等,但最尊貴的卻是這樣的金黃色,極為罕見。如果裡面呈現出白色半透明、外面包黃色者叫“金裹銀”,也是名品。像這一塊通體金黃,外有珍珠光澤,石肉細膩,有如果凍,真是傳說的銀裹金田黃凍,極品的極品!”
孔四見老頭子說的高興,打斷他,讓他有空喝水,插話道:“說道這個田黃,量雖不多,不過民間傳說倒是挺多的。話說有一回,明太祖朱元璋稱帝之前路過壽山鄉,那是他還不是成功人士,只能算一個在奮鬥路上的窮屌絲,貧困潦倒的,身上長滿疥瘡,晚上就躲在壽山採石洞,到了天亮居然全身痊癒了。還有那個超級富二代乾隆爺,每次祭天的時候,案上央一定會放上田黃石,象徵福、壽、田,吉慶有餘。”
“呵呵,這些民間傳說,真假姑且不論,不過田黃從明代開始採用,到乾隆爺鼎盛一時這倒是真的,很多東西差不多是在乾隆爺手裡達到頂峰,如玉石、田黃還有鼎鼎大名的清三代瓷器。這田黃因為身兼“福”“壽”“田”“黃”之意,又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故稱之為“帝石”,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
根據史書上記載:福建巡撫用一整塊上等田黃雕刻了“三連章”,乾隆看後奉為至寶,清室代代相傳;咸豐帝臨終時,也賜予慈禧一方田黃御璽;到末代皇朝解體,溥儀逃命時不要所有珍寶,只將那枚“三連章”縫在棉衣裡。
這些倒都卻有其事,至於民間相傳,還有的說田黃石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又說是鳳凰鳥蛋所變,還傳田黃可驅災避邪,藏田黃者能益壽延年等,給田黃蒙上了許多神秘色彩,這些就不足為信了,不過田黃的確一直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至寶。”
“老頭子我早年就收藏有一塊田黃雕件,不過質地跟塊頭這個遜色許多。”田老頭說完,又拿起那方印鑑在手裡把玩,喜好之情溢於言表。
“有沒有可能是作假的呢?我總覺得這塊太完美了,您老不是說過搞收藏直覺很重要麼,嘿嘿。不說潘家園,就是現在華林寺到處都是壽山石,號稱田黃的也不在少數,幾十塊錢就能入手一塊。”孔四跟吳晨不一樣,他是經常跟田老討教的,知道怎麼能戳到老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