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找南邊的唄。”
雕工作為玉器鑑別的重要依據,吳晨自然是必須學的,雖然手藝一點都沒有實操過,不過對各種派別跟業內名師的特徵,可記了不老少,這些都是基本功,如果說一個人連常見的大師雕刻手法都不清楚,卻自稱玉器鑑定專家,只怕會笑死人。
我國治玉工藝源遠流長,大約60萬年前的“北京人”,已經會用水晶、瑪瑙蛇紋石等,打製片狀的舊石器,再往後,治玉工藝逐漸從制石工藝分離出來,玉器手工業也開始慢慢的萌芽。
在六千年前,隨著原始砣機的出現,玉器就有了鑽孔、鏤空及琢磨等工藝,玉器製作漸漸進入成熟階段。開始出現明顯的時代工藝,也就是後人在鑑別古玉時所謂的“時代特徵”,如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銅砣機,玉器體薄飾細陰線幾何紋,商代多用陰線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狀,刻飾簡單、鋼勁。
到了春秋戰國,玉器以剔地隱起手法見長,碾鋒勁銳,這與普遍使用鐵砣和玉人操作更為熟練有關。秦漢玉匠往往採用捨棄細節、鋼柔相濟的粗線條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韻與氣勢。
隋唐至宋遼金,碾玉高登的出現和推廣對玉器製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以至此後的玉雕技藝砣碾遒勁,空靈剔透。元代玉器作工漸趨粗獷;明代早期作工嚴謹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細作,形態端嚴。
可以說,國的玉雕技術,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探索與積累,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進化鏈條,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京城、揚州、上海、天津、廣府、南京等地,相繼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派系,一般而言,有“北派”、“揚派”、“海派”和“南派”等四大流派。
細究起來說,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顯著特徵跟代表人物。
“北派”是指京、津、遼—帶玉雕工藝大師形成的雕琢風格,莊重大方、古樸典雅。以京城的“四怪一魔”最為傑出。其就有以雕琢人物群像和薄胎工藝著稱的潘秉衡,以立體圓雕花卉稱的劉德瀛,以圓雕神佛、仕女出名的何榮,以“花片”類玉件清雅秀氣而為人推崇的王樹森和“鳥兒張”……張雲和。
“揚派”一般是指蘇揚杭等江南地區玉雕所表現的獨特工藝,講究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