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3 / 4)

小說:寶路天行 作者:套牢

都覺得這訊息實在不靠譜!

名瓷之,汝窯為魁!

天下瓷器千千萬,名窯更是甚多,各個時期也都有自己的典型之作,公認的稀世品種有元青花、洪武釉裡紅、永宣青花、成化鬥彩、以及清三代的粉彩、鬥彩還有單色釉,如果從窯口來說,除了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還有龍泉、耀州、柴窯等等。

但是毫無疑問,在所有的品種跟窯口,汝官窯獨居眾瓷之,土質細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因其釉摻瑪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蝦青,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天藍等,尤以天青最為名貴,有“雨過天晴無去處”之稱,釉汁淳厚,猶如堆脂滴淚,視如碧玉,叩聲如磬。

行內所謂的汝窯,是特指北宋徽宗時期創燒,專供大內所用,據說宋徽宗這個藝皇帝,眼光極高,每一批送達宮的汝窯,都要親自查驗,如果覺得感覺不好的,哪怕品相完美,也要砸碎了碾成粉鋪在宮地上,因此,留下來的都是精品的精品!

只可惜,汝窯真正的燒製時間只有短短二十多年,或者說只有宋徽宗半朝,到了金兵入侵、宋徽宗父子淪為俘虜,整個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亂,汝窯也因此止,到了南宋,雖然官家有心恢復汝窯的燒製,卻也已是“近尤難得”,再沒有燒製完成。

此後歷年歷代,都有仿製者,卻從未成功過,甚至在號稱制瓷業達到歷史頂峰的清三代,也無法仿燒出那種釉汁淳厚、堆脂滴淚、視如碧玉的感覺來。

正因此,汝窯越的顯得珍貴,就算在在明清兩代,世上的汝窯幾乎不見,都讓皇帝給弄進宮去了!

到了現在,存世的汝窯,只有65件,每一件都堪稱是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在今年初,港府蘇富春拍上,一個“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過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

而現在這裡,居然有一件汝窯面世?這不是開玩笑麼!

吳晨跟孔四二人雖然滿心的不以為然,不過既然碰上了,這熱鬧卻還真的去湊一湊,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呢?

別看劉老收藏都是精品,無所不有,不過還真就沒有汝窯,除了圖片跟電視紀錄片裡,吳晨唯一見過的真實汝窯,還是在廣府博物館裡,那裡藏有“半個”,就是這“半個”殘品,已經足夠吳晨隔著玻璃遠遠的學習了好久。

問清楚了,卻是就在今天,地兒也不遠,吳晨便央著小廝帶他們走一趟,全當是開開眼界也好。

那小廝原本是有些不情願的,他沒有資格入場,這且不說,主要是這種帶路沒有回扣,誰願意幹啊!

孔四經驗豐富,見他臉色猶豫,便說道,這樣吧,不單是帶路,如果能夠把我們也弄進場去,現金一萬塊酬勞!

有錢能使鬼推磨,一萬現金拍出去,這小廝立馬便眉開眼笑了起來,茶壺也不拎了,直接跟老闆耳語了一番,便招呼著他們出門。估計那老闆也是知道他們這些手下在外面討點生活,並未阻攔,反正店裡生意也是清淡。

到了門口,小廝一邊領著他們外一處街道走起,一邊掏出手機來,連著打了好幾個電話,時而低聲下氣,時而破口大罵,到最後終於搞定,喜笑顏開的招呼吳晨兩人跟著自己走。

到了地方,卻是湖邊一個私人會所之所在,外面三三兩兩的站滿了保安,警惕的看著過往的路人,見到他們直往門口走,便攔了下來。

小廝也不著急,笑著解釋了兩句,打了個電話,等了一會,便有個自稱是他表哥的傢伙,從裡面走了出來,滿臉傲嬌的看了看吳晨他們,揮了揮手,轉身就往裡邊走去。

孔四從隨身包裡掏出一大沓老人頭扔給了那個小廝,跟在吳晨後面,隨那人進到裡邊。

第389章竄貨場(二)

進到裡面,吳晨便現這種竄貨場子跟別處的不一樣,地點便設在一棟別墅的一樓大堂。他們進去的時候,空曠明亮的大堂之,三三兩兩坐著二十多個人,這個架勢,跟他想象的竄貨場完全不同。

這個年代,真是什麼都講究個與時俱進。在這種地兒,喝著下午茶,三幾熟人互相交流一番,倒也其樂融融。

這些人都是當地業內有頭有臉之人,看起來也都挺老派的,各自湊在一起,也不知道在嘀咕什麼。

見到又有人進來,正在討論的人,也有一些人抬頭看了看,見他們這麼年輕,好在看著面生,微微都有些詫異,估計是貨主在什麼地方請來的金客。

按照老規矩,這種串貨場是不能夠有外人參與的,一是為了不壞了行裡的很多暗道,有些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